七八十年代的小人書,你還記得嗎,童年幸福的回憶


小人書也叫連環畫。在70、80年代,是孩子們主要的精神食糧。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小人書的陪伴下長大的。小人書,給那個年代的人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這份記憶,現在想起來是幸福的酸酸的。

說起來連環畫,其實它歷史很長,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它們都是以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連環畫的形式由畫像石、壁畫向寫本、圖書轉移。

那時候的小人書大多為《半夜雞叫》、《雞毛信》、《劉胡蘭》、《董存瑞炸碉堡》、《小兵張嘎》、《地雷戰》、《閃閃紅星》等等,小人書充滿了童年記憶的樂趣,伴隨我度過美好而快樂的童年。《鐵道游擊隊》大部分人都看過,王洪成了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敵後武工隊》太好看了,不少孩子們都反覆看了好多遍。

海娃克服重重困難,送雞毛信,協助部隊活捉日本鬼子的頭頭“貓眼司令”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孩子。許多孩子當時都玩送雞毛信的遊戲。

《地道戰》的確是非常好看的、鼓舞人心的愛國主義抗日小人書,愛國主義精神讓人受益匪淺。那時候的小人書雖然都是素紙黑圖,內容卻精緻豐富,不僅有圖文並茂的故事,更有栩栩如生的人物,不像現今孩子的讀物五顏六色卻只是精緻的紙張。

《小翠》是當時看的第一本聊齋志異小人書,當時聽說很害怕,不敢一個人看,幾個小朋友擠在一個牆旮旯裡看完的。

現在孩子們都不看小人書了,要麼一個人看電子書,要麼看電視、手機,對身體和眼睛都是很大的影響。不像以前,小朋友們擠在一起看小人書,那時候關係多好呀。那時的孩子們,為了小人書,不知哭過多少鼻子。兩毛錢的小人書,成為我童年遙不可及奢侈品。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孩子們的業餘文化生活幾乎是零,無論上學還是放學,大多是跳繩、踢毽子、玩陀螺等簡單的遊戲,那個年代流行的小人書,內容豐富有趣,但那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擁有的,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只能看著小人書眼饞。小人書成了我們窮人家孩子夢寐以求精神食糧。

小人書承載了我們這代人美好的記憶。如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內心深處仍不時懷念小人書,它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