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当年坑坑洼洼的土路你还记得吗?

如皋当年坑坑洼洼的土路你还记得吗?

农村路桥

农村道路 1949年前,全县镇村道路普遍较窄。集镇道路般为宽2-3来的石板街成仄砖街,人员通行、货物进出主要靠水路船运。乡村均为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中西部高沙土地区每遇干旱,风沙弥漫,沙可没踝;南部圩田地区每遇下雨,泥泞不堪,无法移步,雨后又坑坑洼洼,无法通行。1949 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县乡村道路状况变化不大。其间,全县修建几条宽度7米以下砂石公路穿过部分乡镇,大多睛通雨阻。随着农村以手扶拖拉机为主的机械运输工具增加,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乡村部分道路损毁极其严重,大多无法通行。部分镇、村开始以碎砖块等铺设“机耕路”,大多不久又被损毁。

1984年,如皋随南通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县政府明确提出“以路兴业,以路兴县”发展战略及“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在全县公路建设力度加大的同时,乡村道路新建、改造的进度加快,大多数乡镇的乡村道路在拓宽、取直的同时,改建为砂石路面。1992年7月6 日,市政府决定实施全市农村黑色路面工程建设。至1997年,全市185千米农村砂石路面,全部改建为7米或5米的沥青路面。2003年, 根据国务院、江苏省政府的要求,全市启动第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至2006年,全市建成等级农村公路2018千米,投资约10亿元,其中2006年投资3.6亿元。是年末,全市333个行政村全部通上等级农村公路,率先在全省县和县级市中实现“村村通”灰黑路。至2010年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5532.70千米,其中县道435.30千米、乡道902.76千米、村道1694.64千米,村以下2500千米。

农村桥梁 1949年前,全县农村桥梁均为木桥,大多架于中小河流上,破损严重,较宽的河流则靠摆渡通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开始修缮、改造部分农村桥梁,木桥逐步被改造为砖桥或T形梁钢筋混凝土桥.部分农村桥梁以楼板代替桥板。至20世纪80年代初,全县木结构桥梁全部改建为砖石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板梁式“T“形梁式发展到双曲拱式、无胫双曲拱式、横架式等多种形式,少数桥梁建成“十”字桥和过水桥,既美观又节省材料和经费。20世纪80年代,全市农村开始实施危桥改造和撤渡建桥工程。至1990年,全县渡口尚有48处。2001年年初统计,全市有公路危桥201座,农村危桥1208座。

2003年始,配合第一轮农路建设高潮,全县农桥建设掀起高潮,新建、改造大量农桥,部分危桥也得到修缮,加固或重建。2009年起,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交通、财政部门每年各牵头改造100座桥梁,交通部门以改造镇级主干道公路桥梁为主,改造的100座桥梁由政府全额投资,按照统一标准(公路Ⅱ级)、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 、统一验收(“五统一”)要求加以实施 :财政部门以改造镇级次干道以下桥梁为主,改造经费多渠道筹集。至2010年,全市有农村桥梁近2400座.其中公路桥梁901座.危桥改造工程仍在继续实施中,已改造桥梁均实现路桥同宽。

发布:阿南文化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