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36户困难家庭,这所高校大学生把温暖送到家门口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扶贫相关政策,为了让平困家庭对资助政策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暑假期间,西北政法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利用暑假期间组成了若干小组,深入乡村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走访慰问建档立卡家庭、特色爱心支教等活动,了解贫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把温暖送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门口。

深入学生家庭 传递温暖能量

深入36户困难家庭,这所高校大学生把温暖送到家门口

暑假期间,由西北政法大学师生组成的三支小分队冒着高温酷暑,深入青海、甘肃、陕南偏僻山区、农村乡镇,走进36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建档立卡学生家里,了解学生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当地政府资助情况,详细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

通过走访,加强了学校和贫困家庭之间联系,充分做到信息沟通交换,倾听家长及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学校贫困生认定及精准资助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受助学生成大使 创新宣传模式

深入36户困难家庭,这所高校大学生把温暖送到家门口

除了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西北政法大学还创新扶贫政策宣传形式,让受助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将宣传资助政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受助学生自助与助人相结合,级可以促进受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人格、向美而行,从“受助者”向 “助人者”转变,又可以切实让扶贫政策被每一家每一户深入了解。

今年暑假,2017年度“瑾熙”奖学金25名获得者就组成了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团,奔赴8个省份18个市县走基层、下乡村、进农户、到社区宣传资助政策,向更多的即将迈入大学校门和正在圆大学梦的寒门子弟介绍自己在资助政策帮助下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亲身经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爱心支教活动 育人工作有新意

深入36户困难家庭,这所高校大学生把温暖送到家门口

对于贫困学生家庭,除了送去经济上的支持,更要有行动上的帮助。西北政法大学的志愿者们利用爱心支教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西北政法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于2014年在周至县集贤镇永新希望小学创建了支教基地,由学校外国语学院团委承办,命名为“西法大筑梦实践团”。

五年来,社团致力于在贫困地区开展贫困地区现状调研及针对留守儿童爱心支教活动。今年暑假“筑梦实践团”14名志愿者再次整装出发,在周至县集贤镇走访了马滩村、魏家庄村、沙云村、寨子村等四个村落,调研当地贫困现状,为当地村民和学生进行普法宣讲和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课程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鼓励孩子们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学校志愿者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西北政法大学已连续两年开展暑期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融入资助工作全过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思想解困、心理帮扶和教育引导,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关注“西北政法大学”头条号,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部分素材来自西北政法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