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占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C919國慶節剛過,作為一位民航愛好者,自然忘不掉中國的“國產大飛機”COMAC C919,於是腦子一熱,就把這篇文碼了出來。


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佔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說起C919,就不能不談到當年壯志未酬的運-10。作為中華民族第一種大型幹線客機,運-10對中國人的意義不可謂不大。然而,運-10的立項時間在1970年代,但是第一次飛行卻拖到了1980年代。這就註定了運-10出生既落後的命運。要知道,80年代的主流歐美機已經換上了CRT顯示屏,航電系統也大幅度升級。而運-10卻沿用波音707的航電設備,發動機也是使用技術落後的渦單8,壓根沒有什麼經濟性。這樣的一款飛機,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逃不出下馬的命運。果不其然,在製造了僅兩架半之後,運10匆匆下馬。


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佔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二十多年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飛速提升,中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勒著褲腰帶過活”的弱雞國家。這時,中國人的藍天夢被再一次點燃。2008年11月,C919項目正式啟動,並在一年後於香港舉行的亞洲國際航空展高調裝了個嗶。在這時,C919的鼻子還是類似於波音737的,到了後期,估計是受到波音787的刺激,商飛重新設計了機頭和翼尖小翼,向波音787學習。兩次跳票後,C919第一架機終於在2015年11月2日公開亮相,掀開面紗出現在世人面前。


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佔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說起來,中國從改革開放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大把大把地吸收西方的先進思路,這點在軍隊,航空領域的反映更是明顯。最淺顯的例子就是你鷹醬有F15和F16玩高低搭配,我兔子就用筷子和殲10(笑)。C919也同樣。或許是受了美帝波音787的刺激,亦或是運10的下馬給商飛帶來的陰影還沒過去,C919自從誕生就和世界頂尖水平看齊。這種執念在駕駛艙裡就可以輕易地感受到。大屏?有有有!來5塊LCD顯示屏,對對付15.7寸的!四塊給我顯示飛行信息,安在飛行員前面。餘下一塊在中控臺前,分給FMS(飛行管理系統)作CDU(控制顯示組件)使用。別小看著四塊屏,上面可是整合了很多功能的。比如說EICAS,比如說導航面板,比如說載重量等等等等。其中很多是波音737MAX和A320NEO都沒有的顯示界面。在C919的駕駛艙裡,HUD?裝裝裝!在C919的駕駛艙裡,HUD已經成為了標配。為了飛行員飛的更舒服,C919採用側杆設計,並在杆子邊上設置了顯示器,用來容納EFB(電子飛行包),免去了飛行員要隨身攜帶iPad的煩惱。


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佔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一家主打客運的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收益來源就是乘客。那麼這個時候,如何讓乘客姥爺喜歡坐你家飛機就成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最主流的兩種幹線窄體客機,波音737系列和空客320系列,它們的客艙的寬度分別是3.53米和3.8米,也就直接導致這些窄體飛機乘坐體驗感並不是十分舒適。而商飛則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把C919的客艙寬度暴力擴充到3.9米,機身寬度則是3.96米,是三款飛機中最粗的。拿波音737系列說話,737系列比C919窄了37釐米,類比過來大概就是從正常人的中指指尖到胳膊肘的長度。有空間真的可以為所欲為,比如說加寬座椅,不像加寬座椅也可以加寬過道,甚至由傳統的3-3佈局變成4-3佈局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當年海航就硬把BAE146的2-2佈局強行改成了3-3佈局。就乘坐體驗感來講,C919在常規佈局下不知道比737系列等窄體客機高到哪裡去了。得益於超寬客艙,C919對特殊體型的人非常友好。小編我曾經就看見過一胖子在737-800裡的窘境......就是走一步卡一步的那種....


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佔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既然C919那麼寬,那麼可以預料到的就是評論區很多小夥(gàng)伴(jīng)拿這個說事。如果各位覺得我是強行洗白C919,那你們就這麼覺得去吧,在這裡我用數據說話。拿最受廉航歡迎的A320來說,A320的機身寬度為3.95米,而C919的機身寬度則是3.96米,我就不信這1釐米的機身直徑能增大多少空氣阻力。我們都知道,後發優勢如果運用的好,那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當年的空客A320不就是靠著其後發優勢一舉撼動737家族在窄體幹線客機市場上的霸主地位的嗎?現在,C919也是這樣。C919放棄了早期的模型中傳統的“海豚鼻”,而是選擇了類似於波音787的流線機鼻,優點嘛.....減小阻力,順帶擴大視野。C919還採用了超臨界機翼,這種機翼可以降低飛行時的阻力並提高可操控性,同時C919精心設計的翼梢小翼也可以顯著提高燃油效率。總而言之,C919的氣動設計,可以粗略概括成兩個字:減阻。那些噴子們所批判的C919的阻力過大的問題,壓根就是無稽之談。


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佔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那.....既然氣動設計有問題,結構設計怎麼樣啊?當年運10可是沒飛幾次飛機承力部件就有裂紋了呢!”嗯...怎麼講呢,這個問題在FAA對於C919的測試中還真出現過。在飛機最核心的中央翼盒部分,FAA的工作人員們驚訝地發現,C919的這一部分的結構強度

太!強!了!導致結構重量過重.......小編我大膽猜測一下,在適當減小中央翼盒強度之後,C919空重也必定會減輕。這時,C919腿短的毛病就有機會得到彌補。就好比說,在吃相同的飯的情況下,一個瘦子一定會比一個胖子跑的遠,C919也是這個道理。再說說發動機,C919目前採用的是LEAP-1C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相比于波音737MAX的LEAP-1B,C919才用的這款涵道比更高,而涵道比高也就意味著燃油效率更高。在後面的版本中,C919將換裝國產的長江1000A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不過對於這款發動機,小編我是不相信它會比LEAP優秀,畢竟昨晚我國第一款民用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技術bug一定不會少,需要在實際使用中慢慢磨合。


多項數據表明國產大飛機或將搶佔西方市場,美國歐洲表示擔心


訂單情況沒什麼好說的,目前幾乎都是意向或政治訂單,說了也沒有意義,還是等C919正式服役之後其他航空公司的反應吧。

現在我來講講人們C919的一些誤區。

  1. C919算不算大飛機?怎麼說呢,這個看使用什麼標準,你比如說米格-23在俄標就是三代機,在舊美標就是二代機,C919也同理。如果按照MTOW(最大起飛重量)劃分的話,C919完全可以被歸類到大型客機,也就是所謂的“大飛機”,因為其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70噸。如果按照尾流等級劃分,C919顯然不夠格。另外,網上所流傳的所謂“坐級劃分”,其實是一種很不嚴謹的說法。比方說運10,載客量甚至不及C919,波音737-800這種短程幹線客機,可你能說運10是小飛機嗎?顯然不能。
  2. C919是不是所謂的“攢機”?顯然不是。C919機體主體部分均為中國製造,飛機的所有設計全部由中國完成,因此C919有自主知識產權。時間推進到21世紀,全世界都在玩“全球化”,作為一款非軍事用途的民航客機,並不需要很注意所謂的“國產化率”。商飛完全可以從世界各地採購一部分零部件,物美價廉,豈不美哉?如果還有槓精的話,我再舉個例子各位就明白了。波音787在零部件的使用中,走的就是“全球採購”的方案,甚至連飛機機體的製造也有很大一部分不在美國本土,但是你敢說波音787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3. C919有沒有抄襲?怎麼說呢,你不能說,長得像就是抄。有優秀的設計我們就要去學習,就要去借鑑,這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像流線機鼻的設計,最早的“彗星”客機就已經使用了,但是你能不能說波音787的機鼻設計抄襲“彗星”?再比方說翼梢小翼,A330,B744的翼梢小翼長得都差不多,但是你能說這是空客抄襲波音?顯然不行。小編有一個在商飛工作的朋友,據他說,C919的內部線路和波音,空客的都不一樣,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最後,希望大家理性看待C919,不要過度吹捧,也不要過度貶低,不要聽的風是的雨,什麼都不明白就把C919批判一番,這是一件很沒有姿勢水平的行為,縮寫一下就是NAIVE!祝願種花家的航空業發展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