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

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這兩句關東民謠,許多年輕人都很好奇,也多少有些不相信。

老劉說的是天降幾天大雪,山凹、溝塹都被填平,雪上又凍上一層硬殼。這些傻乎乎的狍子,不慎踏進雪甕,卡在那裡,四蹄懸空,只能幹瞪著眼等死。所以,每到大雪過後,村裡的年輕人就夾根棒子、領條狗,到山裡去轉悠。碰上掉進雪溝裡的狍子,一棒子下去,晚上就有好吃的了。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

狍子,屬偶蹄目,鹿科。體長一米多,尾短,雄性有三叉小角。冬毛稍長,淺棕色;夏毛短,慄紅色,屁股上有白斑。狍子喜食嫩樹枝、漿果,善奔跑,和鹿一樣被稱為“草上飛”。秋冬之際,常三五成群,出沒於村外山坡上,有時竟闖進村子。其肉似鹿肉,鮮美可食。毛脆皮薄,不能為裘,但隔涼隔熱,多用做狍皮褥子。

東北的水十分潔淨,水質特好,沒有汙染,捧起來就能喝。所以,野生魚類特別多。每年山洪下來時,總會從上游衝下來很多魚,什麼鯰魚、鯽魚、白魚,成群結隊地在水裡遊。也有地方有水渠,是澆灌稻田用的,稻溝子。成群筷子長的鯽魚、鯰魚、鯉魚擠在那裡,又跳又翻。如果有水瓢,完全可以“瓢舀魚”!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

野雞,乃雉雞或雉的俗稱。雄性羽毛華麗,尾翎長;雌性個稍小,羽暗尾短。野雞多棲息於低山丘陵、林緣灌木叢間。飛行速度較快,但不能持久,飛行距離不大,常呈拋物線式的飛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後急速在草叢、灌叢中奔跑竄行和藏匿,輕易不再起飛。野雞以果實、種子、植物葉、芽、草籽、昆蟲為食。肉味美,尾羽可做飾羽用。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

早些年的那時候,山上的野雞非常多,人們上山砍柴,時常會驚飛正產蛋的野雞,揀到野雞蛋。冬天,是野雞最不好過的日子,也是野雞最有可能飛進飯鍋的日子。下雪後,雪把山裡的吃食都蓋住了,野雞們就只好成群結夥下山來尋食了。人們就在山下嚴陣以待,下夾子;套子;還有人用藥,投放到野雞常尋食的溝裡荒地裡,有時一次能藥死一二十隻,用小車往家拉。冬季城裡市場上,成堆地擺放著野雞,任人選購。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描繪了當年東北古樸、豐饒的自然風貌,令人嚮往和懷念。

如今,也只能“呵呵”了,不勝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