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强调放流,但这种鱼千万不要放,无论大小

野钓资源日益匮乏,钓鱼人开始感叹鱼难钓了,放流逐渐成为钓鱼人的共识,毕竟再不保护仅剩的资源,野钓的乐趣就更难寻了。提倡放流虽然对资源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但不科学的放流,却会对当地资源有破坏,甚至是物种入侵。

这鱼很厉害

一直强调放流,但这种鱼千万不要放,无论大小


清道夫学名下口鲶,80年代,作为观赏鱼,因为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得名,也叫垃圾鱼,但如今却被列入物种入侵名单。

清道夫表皮粗糙,有鳞盾,坚硬的外表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少有天敌。极其强悍的适应性,无论高温,还是低温,低氧,还是高氧均能生存,在弱酸、弱碱的水体也能适应。自然水域,有水,它就能好好活下来。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两年,身长就可超过30厘米。

其繁殖能力强,一次产卵约500到3000颗。每年夏天是其繁殖高峰期,能够持续几个月,在一些环境和气候适宜区,繁殖期甚至能长达一年。

食量大,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食藻类,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并且会吞食鱼苗。

在入侵的水域中,清道夫以强大的适应能力,生存优势,迅速取代当地的原生小鱼,加快了当地个别鱼类的灭绝,降低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入侵物种很猖獗

一直强调放流,但这种鱼千万不要放,无论大小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为控制藻类植物的泛滥,先后引进中国四大家鱼,被统称为亚洲鲤鱼。进入部分水域之后,由于优渥自然环境,生长极为迅速,种群迅速扩大,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体重30公斤的亚洲鲤跃出水面,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却极为常见,渔夫需带头盔,有些地方还开展射箭射鲤鱼的旅游活动。

为控制亚洲鲤蔓延至其他水域,拉电网,修大坝防止亚洲鲤鱼向其他流域蔓延,但收效甚微。亚洲鲤对生态,水产的破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一直强调放流,但这种鱼千万不要放,无论大小


这些年欧美也爆出不少生物入侵案例,小龙虾,牛蛙,野兔,野猪,为了防止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每年还需拨款雇人进行捕捞、猎杀。然而这些物种在中国,依靠多元的饮食文化,成为吃货餐桌上的美味。据统计,一年吃掉的小龙虾创造经济价值多达7.5亿美元,带动500万人的就业岗位。

清道夫能吃吗

一直强调放流,但这种鱼千万不要放,无论大小

清道夫是不同的,虽可食用,但价值极低,除去厚厚的盔甲,身体的上半截大部分是内脏,下半截有少许肉,因饮食习惯,腥味较重,国内少有人食用。

在我国汉江和珠江流域,由于人为的放生活动,清道夫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对当地生物链造成破坏。不科学放流是主要原因。除清道夫以外,巴西龟,鳄龟对水系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制约它的生物,打破原有的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渔道

一直强调放流,但这种鱼千万不要放,无论大小

山川、河流、海洋、沙漠原本是天然物种隔绝机制,但如今人的活动跨越了屏障,成为物种扩散的主要原因,所以放流也要讲究科学性,切莫无意之间成为生物入侵的幕后黑手。


今日问题:

大家有钓到过入侵物种吗?钓上来以后都是如何解决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