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2018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了!

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因为在激光物理领域的成就,“瓜分”了今年这个奖项。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而这个消息,却让小编想起了另一个和这个奖项有关的新闻:

上个月23日,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籍华人科学家高锟去世,享年84岁。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高锟发明了石英玻璃,并在1981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

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体积庞大还很重的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模式。

他也因此被称为“光纤之父”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可2009年,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可是很多人却说他的诺贝尔奖来得实在是太迟了...

因为他在2002年的时候就患上了阿兹海默症,身为“光纤之父”的他智商犹如1岁小孩,早就忘了自己毕生研究、造福世人的光纤科技。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他唯一能记得的就是相伴半个世纪的妻子

黄美芸

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他的获奖感言也只能由他的妻子替他发表。

“谢谢”是他全程仅说过的两个字。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高锟1933年出生在上海,16岁移居香港。

高中毕业后他考取香港大学,但他想读的电机工程系港大当时还没开设这个科系。

所以他就不远万里来到英国,进入英国伦敦的伍利奇理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格林威治大学学习电子工程。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左二为童年时期的高锟

留英期间,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当实习工程师的高锟对妻子黄美芸一见钟情,很容易把天聊死的他花了不少力气才把妻子追到手。

感情渐浓的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遭到了黄美芸妈妈的极力反对。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因为重男轻女的她坚信要按照中国的传统,当时黄美芸的哥哥还没结婚,所以黄美芸是绝对不能先成家的。

见母亲如此固执,黄美芸便决定叛逆一回,干脆和高锟私奔回英国结了婚。

婚后,黄美芸也成了高锟的左右手。

虽然学计算机出身的她无法直接参与高锟的科研工作,但是他每次做讲座用到的电脑和幻灯片都是由黄美芸一手操办的。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在高锟的玻璃光纤理论备受业界质疑的时候,也是黄美芸一直陪在他身边,鼓励他

“他们不知道不代表它不存在,现在不存在不代表永远不会出现”

1966年,读完伦敦大学学院(UCL)机电工程博士的高锟开始研究起利用玻璃纤维传送讯号,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可即使从19世纪就有科学家开始尝试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制造传输光的管道,但光纤的实际价值也仅限于医疗等领域。

当时主流科学家都认为损耗极高的光纤根本不可能用于长距离通信。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所以高锟在提出理论的初期始终无法得到业界认同,甚至还被嘲笑神经有问题,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是黄美芸的鼓励让高锟坚定信心,这才制造出了光导纤维。

为了找到可以制成光纤的“无杂质玻璃”,他费尽周折,不仅亲自到许多玻璃工厂研究玻璃的制法,还去了美国、日本和德国向不同的材料专家请教。

在一片争议声中,高锟最终把猜想变为现实。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而高锟患上阿兹海默症之后,一度曾让黄美芸很是心痛,每每提到聪慧的高锟不能再向从前和她聊天时都会很伤感。

坐在身旁的高锟都会伸手拍拍妻子,安慰她不要担心,自己还知道太太是谁。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现在,铺设在地下和海底的玻璃光纤已超过10亿公里,足以绕地球2.5万圈,并仍在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增长。

可以说,没有光纤就没有现在的网络时代

年轻时的高锟,在充满质疑的环境中不畏权威,一步步艰难的改变了世界。

光纤,是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锟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也是改变了他人生的一项实验。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但当荣誉到来时,他却忘记了光纤只记得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那个人。

而另一个萦绕他一生且最为得意的实验,便是他和黄美芸的爱情。

2018诺贝尔奖揭晓!可这个英籍华裔得主却说,私奔来的爱情更宝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