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硯山人的疑問:諸葛亮南徵到底來到硯山沒有?

很多硯山人都知道在硯山城郊有一座風景秀麗的諸葛山,山上有一座諸葛廟,廟裡供奉著蜀漢軍師諸葛亮。每年的各個節日,很多當地人都到諸葛廟燒香祭拜,絡繹不絕。曾有傳言:說諸葛山之所以叫諸葛山,是因為當年諸葛亮南征時,曾到過諸葛山,故改名為諸葛山。

很多硯山人的疑問:諸葛亮南征到底來到硯山沒有?

諸葛山

其實,這是以訛傳訛。諸葛山原名竜猛山。竜猛二字壯語意思為:我們的森林神山。1856年開始發生鹹同之亂,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在經歷了10餘年的戰亂之後,社會才逐步恢復穩定。1871年,當地壯族群眾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將竜猛山上的小廟改建為大廟。出於對蜀漢軍師諸葛亮的敬仰和崇拜,在廟中雕塑了他的神像進行供奉,同時將竜猛山改名為諸葛山。

很多硯山人的疑問:諸葛亮南征到底來到硯山沒有?

諸葛亮劇照

說諸葛亮南征時沒有來到過硯山,是有歷史依據的。

諸葛亮“南征”的第一階段,即“五月渡滬”之前,其進軍路線和主要戰場基本是清楚的。南征的第二階段的路線為:從四川會理東渡江,經巧家、會澤到達曲靖、滬西一帶與李恢會師,制服了孟獲,遂至滇池”,在益州郡治晉寧,做完善後,由“南夷道”返回成都。

《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會無縣(會理)路通寧州(曲靖),渡滬二得堂狼縣(巧家)”。這個渡口比三縫更靠近越案,渡金沙江後便是“南夷道”。它是進入滇東的一條古老捷徑。《蠻書》說,曲靖是“諸葛亮戰處故城也。城中有諸葛亮所撰文,立二碑。碑上篆文日:此碑如倒,蠻為漢奴。近年,蠻夷以柱嗜柱”。《水經注》雲:葉榆水“東經漏江縣,……諸葛亮之平南中也,戰於是水之南”。又說:“盤水北入葉榆水,諸葛亮入南,戰於盤東是也”。因為夷人“好詛盟”,“官常以盟詛要之”。曲靖石碑正好是“詛盟碑”。

很多硯山人的疑問:諸葛亮南征到底來到硯山沒有?

諸葛亮南征路線圖

那麼為什麼1500多年後,位於滇東南的竜猛山要改名為諸葛山呢?

其實是因為諸葛亮在南征的過程中,一直按照“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戰略,把先進的農耕耕技術帶到雲南,傳給一些少數民族。經過他的宣傳誘導,使許多部落逐漸走出深山密林,放棄採集遊牧生活;建立村落城鎮,從事農業生產,並開始有了姓氏。這些辦法受到各族群眾的歡迎。之後被雲南各族所敬畏,乃至視若神明。

很多硯山人的疑問:諸葛亮南征到底來到硯山沒有?

諸葛山效果圖

因此,諸葛亮的“遺蹟”(絕大多數是後人附會的)分佈雲南各地。《滇略》記載:“武侯於滇,威德最遠。距今二十年,猶人祠而家祝之。其遺蹟故址,散見諸郡,不可碑述”。他的廟宇“土俗鹹共敬畏,禱祝不闊,蠻夷騎馬,遙望廟即下馬趨走”。這些都是對這一歷史事實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