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旅游井喷,地图导航水涨船高,高德、百度和腾讯谁会胜出


国庆长假旅游井喷,地图导航水涨船高,高德、百度和腾讯谁会胜出

“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

今年的国庆小长假,不仅让各地旅游景区爆棚,连相关互联网服务的活跃用户也实现了井喷。

日前,据媒体报道,文化和旅游部综合各地旅游部门及线上旅游服务商提供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国庆假期1-4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双双达到百分之八以上。

与此同时,2018年10月1日,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发表内部信宣布:10月1日19点58分,高德地图日活跃用户数(以下简称DAU)突破1亿大关,成为国内首个DAU过亿的出行平台。

事实上,赶在十一长假之前,高德地图就提前举办了第二届十一全民出行节。在这次活动中高德围绕着用户去哪儿和怎么去的高频需求,向大家展示了其在十一期间精心为用户准备的出游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全民出行节上面,高德地图公布了联合央视网和微博推出的“大国之旅”榜单。在这份榜单上,多个有口皆碑的国内旅游景点获得各项综合大奖。

显然,与旅游紧密捆绑让高德地图在活跃用户获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可以说,互联网领域从来不会缺少BAT的身影,作为“互联网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地图导航,也早就被BAT三家所瓜分。除开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的谷歌地图之外,就国内范围而言,最有竞争力的三个地图APP: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就代表着三家对于这一领域的三分天下。

地图导航市场:虽高德起步较早,但如今已由BAT明争暗斗主导

国庆长假旅游井喷,地图导航水涨船高,高德、百度和腾讯谁会胜出

在当今的互联网江湖,无论做什么产品,百度、阿里、腾讯似乎永远是绕不开的三座大山,地图导航领域也是如此。

地图导航App的产业链条由上游的地图测绘商和下游的互联网开发运营商组成,BAT通过收购等形式间接拥有了甲级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就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阿里旗下的高德或掌握着这一市场的领导者地位。

其实在2014年7月8日从纳斯达克退市成为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之前,高德也走过了一段独立发展的道路。

回望历史,早在2012年当高德最大的竞争对手四维图新从其手中抢走宝马新款车型的内置订单的时候,高德就开始了从B端到C端的转型之路。

不过根本原因却在于如果只是在B端发展,丢掉的任何一单就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面向C端的用户,才能避免成为数据孤岛,更为深度的挖掘地图数据的价值。

而被阿里巴巴正式收编之后,有了雄厚资金和资源支持的高德重获新生,重新回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据有关数据表明,现在的高德地图已经与微信、手机淘宝等一起跻身国内活跃度最高的十大应用之列。

而百度地图,作为国内第一款做地图导航的手机软件,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细节上都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常用的那些功能之外,还能提供搜索提示、视野内检索、全屏和测距等完美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说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用户提供便利,让用户在外出的时候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度地图与2005年9月成立,四年后的八月份即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面向地理空间信息的GIS引擎,并且开放API接口用以布局移动终端,2010年8月增设三维地图按钮。

相比于上述两款产品,一向以产品著称的腾讯似乎在地图上面做的不是那么用心。除了UI设计值得称道之外,腾讯地图在功能上还是要差些。自从2013年12月12日腾讯将旗下的地图产品正式更名为腾讯地图以来,“怀抱梦想,用于探索”的全新slogan以及北极燕鸥的最新品牌logo均代表着腾讯对这一产品寄予的厚望。

腾讯地图负责人也表示:“人的生命因为探索、了解和参与这世界而变的丰满,腾讯地图正是为此而生。”不过此后,虽然大动作频频,如2014年7月9日更新“零流量地图”功能,成为业内首款实现这一功能的产品;2017年4月6日,正式上线骑行导航功能,并支持分享到微信等社交媒体均是如此。不过创新和体验不足也让它在市场份额上逐步落后于其它两款产品。

用户体验较量:百度和高德扎实布局,腾讯地图奋起直追

国庆长假旅游井喷,地图导航水涨船高,高德、百度和腾讯谁会胜出

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更为便捷的出行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更为精准的移动终端地图导航或许是现在的最优答案。如果是在十多年前,我们去一座不熟悉的城市一般需要找不同的人问路和买一张地图,毕竟谁也不可能天生懂路。

就2018年第一季度来看,在地图与导航APP领域的用户活跃以及覆盖率上,百度地图以52.98%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高德地图以47.2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的位置,而腾讯地图个位数的市场表现和上面两款产品差距确实太远。

从产品定位角度来看三者功能大同小异,相差不多。高德地图主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出行”,着重在O2O方向发力;百度地图则是在街景上更为出色;而腾讯地图则是在3D场景上有独到之处。

其实在地图导航领域,决定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除开直接影响感官的UI设计之外,无非是有三个维度来看。一是导航定位的准确度;二是预定的路线行程规划;三是其它生活服务。

作为一个地图软件,定位精准是最基本的功能了。不过在BAT这三款产品上,都出现了不同情况下的跳水。

如百度地图一度出现“跳桥”、“撞墙”、“高架桥上右转”的情况,引起消费者的吐槽;腾讯地图出现很多未行驶路段就是例证。实际上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路况复杂、高楼大厦建筑物的遮蔽等情况,地图定位一度受到严峻的考验。如在部分信号不理想的商场内部,据有关实测数据,三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直到走出商场才会把位置拨正到正确地方。建筑物内部短途步行三者均有待提高。

在路线行程规划上,百度地图的准确度相对而言较高,不过就提供路线的选择丰富程度上来看,高德地图的选择丰富程度会差一些。而腾讯地图则显得比较平庸。

在其它生活服务方面,三家均做了不同程度的延伸。高德地图的功能最为全面。它接入了高铁动车火车票、大巴票、货车票、骑行服务等实用功能,可谓是一个APP就可以基本解决出行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地图市场未来:“不收费”的地图导航业务到底要走向何方?

国庆长假旅游井喷,地图导航水涨船高,高德、百度和腾讯谁会胜出

从上述几点来看,随着服务能力的不断完善,三家导航APP已经不满足于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纯粹的工具,而是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而想要提供这样的服务,依据的便是大数据。

更多更精准的数据完善路线推荐、通过AI实现更为智能化的周边、乃至更好地为未来的无人驾驶业务铺路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做底层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成为越多平台的底层工具,对于平台的进一步优化的价值更大。

而现在有了手机导航,在不熟悉环境的情况下,无论是开车一族,还是步行亦或是骑行都会需要一款导航软件来指路。由此其实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社会,围绕着出行这个需求也依然会是一个颇为庞大的生态,也必然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就地图导航市场而言,据有关数据统计,就高德地图一家而言,超过4亿的月度活跃用户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佐证了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表示,未来的出行是一个巨大的生态,不能仅靠高德一家之力,需要范围更广、更加立体的合作伙伴共赢。

而在第二届十一全民出行节发布会上,高德地图与支付宝联合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在产品、技术、生态等方面深度融合,借助彼此在移动出行、金融支付、信用风控等方面的平台优势,共同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可信赖的移动出行体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其次在百度地图上,关于下一个十年的规划,早在2015年12月21号百度地图十周年生态大会上百度移动服务群组事业部执行总监、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就向大家描述“百度地图在以后不断的发展中,将会继续创新、不断开放和丰富基础功能以及O2O服务,打造一个多维度的信息和服务综合平台”。

至于腾讯地图,有了微信和QQ这些只此一家的用户数据支持,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强化产品,做好市场,把市场抢回来即可。最大的亮点实时共享在微信上就能够做到最基本的定位分享,就产品吸引力来看,确实有待提高。

综合来说,依托三家巨头积累的海量用户行为和出行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把海量数据沉淀成模型,推动整个导航乃至出行领域的质变或许才是BAT们真正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它们在未来要探索的道路。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及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