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盛来运等: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

扩大的原因分析

《管理世界》|盛来运等: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盛来运(国家统计局)

郑鑫(国家统计局)

周平(国家统计局)

李拓(国家统计局)

原文刊发:《管理世界》2018年第9期。

《管理世界》|盛来运等: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发展的不平衡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从区域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南快北慢”的新特征,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主要表现,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南北经济差距表现在多个层面,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北方经济增长困难较多,主要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北方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研究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增长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经济差距是发展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现象,也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大量学者从产业、技术、劳动力、收入等不同角度阐释了我国东、中、西或东、中、西、东北地区发展差异的现象或成因;但尚未有文献关注到我国区域发展的新特征,即经济增长“南快北慢”这一新现象,更缺乏结合数据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问题进行剖析,以探索其影响原因与形成机制的文献报道。基于此,本文尝试开展以下工作以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一是从南北角度入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新态势,分别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表现进行剖析,二是分别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层面对我国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探索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三是使用省级面板数据,从要素、结构、制度等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多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长差距形成并扩大的深层次原因。

二、主要内容

由于南北差距这一主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我们从国家统计局整理了近年南北各省(区、市)的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相关数据,在进行计算及比较后发现,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压力,北方经济增速回落更加明显,南方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总体较好,南北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南北方GDP增速的差距从2013年的0.3个百分点,扩大至2017年的1.9个百分点;北方GDP总量在全国的占比从2012年的29%下降至2017年的25.2%;北方人均GDP在2013年被南方赶超,此后差距逐步扩大;2014~2017年,北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8.6%,南方增长9.3%,北方比南方低0.7个百分点。

为便于分析南北经济增速差距扩大的原因,我们首先使用统计核算方法,从区域、产业、需求等不同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1.5个百分点(“四舍五入”后为1.5)的差距进行分解。从区域看,东北和华北地区明显拉低北方经济增速。如果把北方地区分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则可发现2013~2017年西北地区增速与南方差距并不大,造成南北增速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增速相对较低。2013~2017年,东北地区经济年均增长5.2%,增速比南方慢3.3百分点,造成北方经济年均增速比南方慢0.91个百分点,对南北增速差距的贡献率达59.3%;华北地区经济年均增长7.2%,增速比南方慢1.3个百分点,造成北方经济年均增速比南方慢0.66个百分点,对南北增速差距的贡献率为42.5%。

从产业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显著拉低北方经济增速。根据生产法GDP核算结果,2013~2017年南北地区第一产业增速差异很小,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差异较大。2013~2017年,北方第二产业年均增长5.6%,增速比南方慢2.1个百分点,造成北方经济增速比南方慢1个百分点,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贡献率为64.7%;北方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增速比南方慢1.4个百分点,造成北方经济增速比南方慢0.58个百分点,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贡献率为37.9%。从需求看,投资增速回落大幅拉低北方经济增速。2013~2016年,北方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6.2%,增速比南方慢3.2个百分点,造成北方经济增速比南方慢2.02个百分点,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贡献率达127.5%,假设2017年增长情况不变,则推算得2013~2017年较低的投资增速造成北方经济增速比南方慢1.97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探析造成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体制机制原因,我们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分别使用北方13个省(区、市)和南方18个省(区、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囊括要素投入、经济结构、制度变革等变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增速差异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北方资本存量增长缓慢是南北增速差距扩大的首要原因。

南方资本存量增速明显快于北方,资本存量增长对北方经济增长的拉动少于南方0.89个百分点,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扩大的贡献率为57.8%。二是北方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南方经济体制改革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而北方改革滞后导致经济增速放缓,2013~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年均拉动南方地区经济增长0.55个百分点,高于北方0.49个百分点,制度变革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扩大的贡献率为31.8%。三是北方劳动力数量下降较快。北方地区人口增长率低、外流趋势明显,导致劳动力数量连续下降,劳动力数量减少导致北方经济增速慢于南方0.11个百分点,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扩大的贡献率为7.1%。四是北方经济结构不合理。北方服务业发展较慢、传统工业占比过高,城镇化率增速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引发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因素导致北方经济增速慢于南方0.1个百分点,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扩大的贡献率为6.5%。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如社会文化、研发投入、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也会对南北经济差距产生一定影响,而北方的人力资本优势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三、研究启示与拓展方向

本文以南北经济差距为切入点,使用各省2012~2017年的相关数据,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表现及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测算了要素、结构、制度等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我国南北差距已较为明显,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二是东北和华北发展滞后、二三产业增长放缓、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导致北方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三是资本存量增长缓慢是北方经济增速放缓的最主要原因,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等因素明显制约北方经济增长,而人力资本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基于此,提出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中心增强核心发展区域辐射带动功能、以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为抓手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等加快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南北区域经济平衡的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东、中、西、东北经济差距依然较为明显的现状下,又出现了南北经济发展分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四大板块以及南北经济的发展演化,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会呈现何种新形态?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和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又将如何?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对相关决策形成有意义的学理、数据与经验支撑。

原文刊发:

盛来运、郑鑫、周平、李拓:《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管理世界》,2018年第9期,第16~24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