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2017年的綜藝市場依舊話題度不斷。不僅有保險且強勢的“綜n代”節目鎮場,也有對新綜藝類型的勇敢探索與嘗試,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網絡綜藝氣勢洶洶,儼然有與傳統電視綜藝展開強勢對壘之勢。

因此,本文將對2017年年度最具影響力排名前四的電視平臺以及四大網絡平臺的綜藝節目進行整理。其中,電視平臺選取了最能展露各臺”野心”的週末檔季播綜藝進行盤點,而網絡方面則立足平臺自制或出品的大批量節目中,綜合點擊量和豆瓣評分,選擇出5檔最具代表性的綜藝節目。由此,對2017年的綜藝市場態勢進行分析和解讀。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表(一):四大衛視平臺週五-週日檔推出的季播節目以及同時期擁有較強話題度和影響力的其他電視臺綜藝節目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表(二):綜合四大網絡平臺點擊量和豆瓣評分,2017最具代表性5檔節目

通過整理後不難發現,2017年,各大平臺在保有自身優勢項目的基礎上,也對新領域、新模式做了探索和嘗試。總體而言,電視平臺以求穩為主,一般選擇已獲市場認可的節目模式和題材進行操作。而網絡平臺選擇加大對綜藝的投入,大膽求新求變,力圖從傳統平臺下搶奪更廣的收視群體。以下是筆者對2017年度綜藝市場總結分析出的幾大特徵:

穩:“綜N代”系列佔據絕對主力

所謂“綜N代”,是指電視臺把收視率高的名牌節目進行再次開發的綜藝節目。如上表所示,節目名稱的最後一個數字基本就是該節目的系列號了。確實,從製作方和平臺方的角度來考慮,“綜N代”節目憑藉製作第一代節目所積累的經驗和已收穫的人氣基礎,開發系列節目無疑是穩中求勝的高性價比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綜N代”時常逃脫不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口碑輿論,這也說明僅依靠既定形式和內容的節目很快會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因此,如何在熟悉中創新才是“綜N代”能走多遠的關鍵。

新:“文化”浸入,讓綜藝“慢”下來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對於2017的綜藝榜單來說,讓人眼前一亮的主要有兩個部分。首先是貫穿全年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強勢展露頭腳。此類節目主要的特點是收視率與口碑齊飛。無論從年初的《見字如面》還是到了年末的《國家寶藏》,節目無論從形式本身、邀約明星、後期包裝等方面都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造,因而也較傳統文化節目輻射到更廣的觀眾群體。但仍需注意的是,當前文化類節目的題材類型同質化嚴重,各平臺為了追隨熱點而強行跟風的做法並不可取。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除此之外,綜藝界出現了年度另一新詞彙——“慢綜藝”。以年初《嚮往的生活》為開端,讓觀眾從解決每天一日三餐的飽餐問題中得到了共鳴,原來綜藝可以沒有競技,沒有追逐,沒有紛繁複雜的遊戲規則同樣也能打動觀眾。因此,湖南衛視2017年度接連推出了《中餐廳》、《親愛的客棧》等節目,都獲得了不錯的反響與收視。以目前的情況看,該類型的節目可延展的空間還有很多,因而這一綜藝類型新思路也勢必會在2018年度的綜藝市場中繼續發光發熱。

多:歌唱類綜藝霸屏電視綜藝,孩童類節目佔領網絡平臺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縱觀全年的電視節目週末綜藝單,歌唱類綜藝貫穿全年不說,有些季度甚至形成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場面。節目形式包括了《歌手》、《蒙面唱將猜猜猜2》、《跨界歌王2》等代表的明星音樂競技節目——讓本就擁有了粉絲群的明星用風格迥異的音樂同臺競技,且不說公平性本身,就其效果而言確實讓各平臺賺足了眼球和居高不下的話題熱搜。另外,是以《我想和你唱2》《天籟之戰2》、《中國新歌聲2》、《夢想的聲音2》等為代表的星素結合類音樂節目的盛行,而兒童歌唱節目《歌聲的翅膀》出現,也反映出音樂節目正朝著更加細化的年齡層進行深度開發。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其具有的流動性和情感性能讓它超越時空和屏幕的界限,讓觀眾產生共鳴,同時,音樂具有的不確定性和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也給節目製作方予以了充分的發揮空間,這才使得該類節目能夠經久不衰,長期霸屏於電視綜藝。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而反觀令人毫無抵抗力的另一大群體——萌娃,其天真浪漫的表情總能讓屏幕前的你露出“老母親般的微笑”。從2013年爆款綜藝《爸爸去哪兒》播出後,萌娃的威力一下子被大規模釋放開來,隨後遭遇的“限童令”使得各大電視臺不得不忍痛割愛,兒童類綜藝由此轉移至網絡戰場。如今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親子類以及聚焦的兒童類的節目未來還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待發掘。

火:選秀綜藝迴歸,重燃暑期檔火焰

十一年前的夏天,從《超級女聲》掀起的選秀熱潮之後,曾經選秀節目充斥熒屏,但在經歷了從盛到衰再到消失的歷程後,終於在2017年,素人真人秀捲土重來。

這個夏天,《明日之子》毛不易、《快樂男聲》魏巡、養雞……一批年輕又有活力的年青人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但此次選秀戰場由電視轉向了網絡,平臺變了,其與觀眾產生交互的方式也在改變。當年創下神化的短信投票方式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與互聯網結合的多樣化晉級淘汰設置。雖然還不能預見這一波選秀熱能否重現當年電視選秀之盛況,但可以明確知道的是,此番網絡選秀已經不再侷限於歌唱、舞蹈等少男少女的偶像選拔,轉而向著更加細分和小眾的領域輻射,事實證明,這樣的嘗試成功打造出了2017夏天最具人氣和話題度的爆款綜藝!

爆:第三季度引爆綜藝混戰,嘻哈潮脫穎而出

盤點2017熱門綜藝:從電視到網絡洞悉2017綜藝市場新態勢

《中國有嘻哈》作為愛奇藝自制的一檔網絡節目,號稱是中國內地首檔hip-pop文化推廣節目。該節目在6月24日正式上線4小時,播放量就已經破億,截至第六集開播的第十分鐘,其累計播放量便突破了十億大關。

嘻哈音樂在國內長期被認為是小眾音樂,“非主流”也成為該類型節目一直未得到重視和挖掘的原因。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該節目的出現卻俘獲了眾多個性鮮明的年輕人群體。但仔細分析一下,這也並非偶然。傳統電視臺觀眾層年齡偏高(一般在40歲以上),但網絡平臺的受眾群普遍年輕化,做為《中國有嘻哈》製作和播出平臺的愛奇異,其主要受眾群集中在30歲以下的年齡段,同時,嘻哈音樂常被貼上的“反叛”、“個性”等標籤,也都迎合了年輕人們的口味。

除了外部時機的成熟,愛奇藝內部對該節目的投入可謂痛下血本。據報道,《中國有嘻哈》的投入超過兩億人民幣,但節目總製片人陳偉卻表示:“若算上細賬,根本還不止這個數。”由此可以看出,網絡綜藝已經開啟了大投資、大製作的時代。加上已逐漸成熟的製播分離和獨立製片人制度,使得網絡綜藝節目無論從投入成本、明星陣容、製作水準等各方面完全已能夠與頭部電視臺綜藝對抗,因此接下來對於網絡平臺而言註定是大展拳腳的好時機,但對於稱霸多年的傳統電視平臺來說,必然也不會輕易讓出自己所打拼下來的“江山”。

但無論網綜還是電視綜藝,似乎都難逃內容扎堆、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一檔爆款綜藝出現後非常容易出現這樣的現象。製作方和平臺方往往將重點放在瞭如何緊隨熱點,快速變現上,從而忽視了自我思考、自我創造,根據自身定位去挖掘和開闢新領域的可能性。難道非要等市場供需失衡,將“爆品”變為“白菜”後才肯善罷甘休嗎?

再看節目本身。每款爆品的產生都具有特殊性。《中國有嘻哈》火了,難道就意味著中國真的有嘻哈了嗎?我想這個問題還值得所有人進一步去思考。同時,從嘻哈音樂延伸至街舞,在2018年開端,已經有多檔舞蹈類節目開始蓄力,決心搶佔下一風口。這樣的判斷是對是錯,如此新潮且垂直的領域是否還能延續嘻哈“神化”,這一切,讓我們在2018年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