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FOF趋于饱和,人民币FOF方兴未艾

历史已经证明,当VC/PE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母基金。有数据显示,全球私募股权投资的规模约为38%~50%是受母基金管理,意味着VC、PE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母基金。目前来看,母基金行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美,占据了全球母基金募资规模的75%。但是,中国的母基金也在奋起直追,近些年还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在日前召开的第12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投中研究院国立波院长发布了《2018中国母基金白皮书》。 他指出,目前美元FOF已趋于饱和,人民币FOF基金方兴未艾,未来两年半人民币FOF基金将迎来行业转折期,头部效应开始显现。

美元FOF趋于饱和

报告显示,跟国内的母基金相比,美元FOF在最近几年的募资规模和数量都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已经趋于成熟和饱和。从数据上来看,2003年-2008年是美元FOF最风光的时代,但最近几年在VC/PE中的渗透率都在下降。整体来看,估算美元FOF在股权投资市场中的规模大约占到10%-13%。

美元FOF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和原因是什么?国立波分析,从LP的需求来看,大型LP和小型LP的投资需求有很大区别。首先,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型LP更加喜欢美元FOF,因为小型LP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一来没有很好的能力投资大的白马,同时也没有专业的能力、专业的数据积累和专业的尽调能力去投一些黑马,所以基本上把钱交给美元FOF来进行管理。但大型LP则会直接投资大白马,而不需要通过美元FOF,还省去了一笔管理费。

另外一个趋势是,大型LP正在发生一个大的变化。报告显示,自从金融危机之后,大型LP在另类资产中的配置水涨船高,他们对于另类资产这个产品越来越熟悉。“以前大型LP仅仅配置私募股权,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大型LP配置到另类资产的产品数量在增多,也是一个资金分散的过程。”国立波说。此外,大型LP对VC/PE主动管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强,他们在主动追求产品多元化的同时,也在减少跟他们合作的GP机构。

此外,从金融危机到现在,专管账户和咨询服务迅速崛起。以美国老牌FOF基金Hamilton Lane为例,该基金成立于1991年,是美国知名的FOF管理机构,从它的产品变化可以看出,近些年它的主动管理远远快于AUM的增长。“大型LP对FOF的选择有了更多需求,他们更看重服务能力。”国立波说。

整体来看,美元FOF的寡头效应已经基本形成,头部机构的特点非常明显,就是另类产品的多元化,他们不仅仅投PE、投私募债、基础设施、直投、跟投,他们还是另类产品解决方案服务的提供者。这些头部的FOF基金都在做全球化的投资,他们已经形成了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网络、数据、尽调和合作管理的能力。

人民币FOF方兴未艾

再看看人民币FOF的情况,报告显示,国内市场化募资、专业化管理的FOF基金目前有103支。国立波分析,虽然整个规模不大,只有1840亿人民币,但人民币FOF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

投中研究院做个测算,目前人民币FOF可投的资金池大约有80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去掉这其中的直投部分,大概有500-600亿的规模。按照目前整个市场投资量在1200到1300亿美元之间,预计人民币FOF占整个市场可投资金的规模大约是6%到7%。“对比美元FOF,未来人民币基金的增量还有很大的空间。”国立波说。

从基金规模来看,相比美元FOF,人民币FOF规模较小,75%的FOF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下,普遍FOF基金可持续的出资能力比较弱。从配置上来看,人民币FOF还是以配置VC/PE基金为主,但最近投资PE基金的比例在上升。从投资来看,多数基金都投资市场上比较热的行业,同质性较大,这一轮的估值调整可能对母基金的估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人民币FOF的LP来看,统计发现,国资是主要的出资人,包括地方国企和央企、政府财政、政府引导基金等,目前占到50%的比例。此外,人民币FOF的跟投比例远远高于美元FOF,尤其是新成立的几只比较大的FOF基金,基本上都是5:5的比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做人民币FOF,仅仅有投子基金的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很强的直投能力。

报告指出,未来两年行业将有一个很大的转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想募到有规模的资金,需要跟国资合作;二是,GP层面也需要出让一定的份额,以便与LP进行深度绑定,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三是,跟投式是人民币FOF的主流,二级市场已经有很多FOF基金开始在试水;四是,人民币FOF募资难和退出难同时存在;五是,去杠杆和和VC/PE行业转折,将导致行业优胜劣汰,头部效应开始显现;六是,从VC/PE在中国和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同时拥有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才是这个行业头部机构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