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辣」知名央企录用非名校毕业生,为何引发众多“歪想”?

央企录用非名校毕业生,人们为何吃惊

「微辣」知名央企录用非名校毕业生,为何引发众多“歪想”?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2018年度拟接收境内院校应届毕业生情况公示》截图,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绍兴文理学院等大学11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区别于前10名出自国内知名学府的硕博研究生,第11人是非985、211、双一流的普通院校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毕业的一名女生。这令网友质疑其存在“萝卜招聘”嫌疑。

从9月18日开始,中投公司接受《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称,该岗位为行政文秘岗,学历只要达到大专或本科以上均可报考,该同学在面试时候表现很不错,因此被公司录用;公司招聘活动全程透明公正,不存在“萝卜招聘”,希望外界质疑不会影响她到岗任职。

“行政在我们这里流动性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希望就是只要他基本能满足我们现有的工作岗位要求就可以”“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不希望太优秀的学生来报咱们的行政岗位,我们希望他有一个好的发展”,中投公司工作人员说得很实在、很诚恳,我愿意相信“萝卜招聘”不存在。不过,也有人认为,要彻底打消公众质疑,公司应该在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披露更多有关此次招聘信息,比如这一职位有多少人报考,该名学生的笔试、面试成绩等。

一个非名校的毕业生进入知名央企,竟然惹出这么大风波,有人认为,这很正常,公众对权力滥用的警惕性越高越好;也有人认为,一些人神经“过敏”,什么事儿都往坏处想,未必是好事。不想对此分歧做更细评判,我想探究的是,这件事为何会惹起风波?以我的观察,“过敏”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件事中“过敏”因素也不能排除,但出现“过敏”,责任不在“过敏人”,而是有其现实基础。拿这件事来说,其现实基础除了“萝卜招聘”多次上演,还在于就业歧视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

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名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会高一些,但这是就整体而言的;普通院校中优秀个体的能力“比肩”甚至超出名校学生,是可能的。这样看,名校学生扎堆的单位有个把普通院校学生,本是正常现象。但看看时下一些大公司的招聘条件,毕业于211院校是报考的起步条件,有的直接要求985。对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哪怕你能力再强,也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公司甚至连看你一眼简历的兴趣都没有。在这样的现实下,普通院校学生就业“比肩”名校的概率越来越小;一旦出现,也就更容易让人往“歪处”想。

中投公司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介绍,每年应聘该公司的应届生很多,通过笔试、面试等多轮筛选,最终被技术岗位录取的新员工多毕业于清华、北大,但招聘中并不会限制只招聘某些学校学生。作为一家知名央企,招聘能做到“英雄不问出身”,殊为难得。如果更多企业能做到,人们对普通院校学生“比肩”名校学生习以为常,它也就不会是新闻。

是否存在“萝卜招聘”,除了听公司说,中立权威部门调查也不可或缺,毕竟前者是利害关系方,后者调查才更有公信力。如果调查结果证实确与“萝卜招聘”无关,这一风波的可悲之处在于,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歧视,公平不期而遇来到眼前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反而觉得不歧视是那么反常。

延伸阅读

绍兴女生被中投录用 师生力挺:为何不能与北大清华同框

因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应届生招聘录用的一则公示,绍兴文理学院火了。

9月17日,“中投”在公司官网贴出2018年度拟接收毕业生情况公示,共11人,其中前10位分别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学历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只有第十一人是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一位姓王的女生,学历为本科。由此,王同学被认为“与众不同”,引发大家关注,当然也不乏有质疑声称是“萝卜招聘”。

王同学和她的学校一下子被推入舆论漩涡。

昨天,记者走访了王同学毕业的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学院老师们还原了她读书时的表现。

「微辣」知名央企录用非名校毕业生,为何引发众多“歪想”?

她做事靠谱

班主任认为非常适合文秘岗位

王同学在校时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周仕宝曾经给她上过三四门课,他对这个女孩印象深刻。

“她是班里的团支书,做事非常靠谱,我记得大二时他们一个同学因为出国在外,很多科目考试要申请才能进行,她在学校里帮对方做这件事。这是件非常琐碎的事,因为要递交很多材料,填很多表格,但她一趟趟去每个老师那里跑,很认真,我那时候就觉得这个学生挺靠得牢的。”

除此之外,周仕宝在课堂上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案例,“她的思路很明确,她看起来很文弱,不太爱说话,但表达很清晰。”

周仕宝对王同学的评价是,从成绩上来说,不是那种特别拔尖的,但做事做人会让对方放心,不担心她偷工减料。

陈老师是王同学大学四年的班主任,她对自己这个学生的评价是,“她在班上的成绩虽然不是属一属二的,但也足够优秀,而且我觉得她的性格、能力、做事方式特别适合文秘这个岗位。”

王同学读书期间拿过学校的奖学金;毕业论文是优秀;是院级优秀毕业生;一直是学生干部;跨专业考了研究生,过了国家线,只是没达到报考院校的线而落榜;任课老师评价她:文字功底非常好,写作课成绩优秀。

除了这些硬杠杠的成绩单,陈老师觉得王同学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这大概也是她能被用人单位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有亲和力,与生俱来的,说话很真诚,做事踏实,是那种事情交给她,就能放心的人。”

陈老师说,大学四年,王同学在班里的人缘不错,也有威信,协调能力很好,“这件事情出来后,我一些北京的朋友也来打听。我就说,你们只要和这个孩子相处两天就知道,她非常适合文秘,可能人家公司除了她的业务能力外,还看中了她随和、老实、肯认真做事。”

「微辣」知名央企录用非名校毕业生,为何引发众多“歪想”?

毕业前曾在中投实习

事发后和老师联系称很郁闷

钱江晚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毕业前,王同学曾在“中投”实习,“她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让人觉得优秀的人,但一旦共事就会发现她做事靠谱,并认可她。当初她实习时,公司对她的评价就很好。”

据澎湃新闻报道,事发后,中投人力资源相关人员作出解释,指出王同学被录用的岗位是行政文秘岗,在招聘时对于学历的要求是大专或本科以上均可报考。“行政在我们这里流动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希望只要基本能满足我们现有的工作岗位要求就可以。”

网上的质疑出现后,陈老师和王同学联系过,“她其实蛮郁闷的,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突然就成了热点,她也是投入很多精力,经过层层笔试、面试才入职的。其实,她的岗位和别人不一样,薪酬待遇也肯定有差异。”

学校师生力挺王同学

看人不能只看毕业院校

而对这些质疑,绍兴文理学院的师生也觉得很委屈。

“这是一种歧视,我们学校出过很多优秀校友。”周仕宝看到有人甚至在网上说:绍兴的学生怎么会无缘无故去北京找工作,“这不是很正常吗?现在已经是地球村了。”

一位熟悉王同学的人说,这几天经常会有人来打听,“有些人直接就问,这个女孩子漂亮吗?你说,这是不是很过分?”

陈老师则感叹,很多人就只是看看毕业院校,根本没有了解一个人是怎样的,就做出判断。

昨天,在校园里,不少学生都已经知道这件事。

“谁说我们学校的人就不能进好的企业?只要有能力,谁都有机会啊,而且我们进这种大企业本身难度比985、211更难,如果能被招进去,那说明她更了不起啊。”一位大二的男生说。

胡娜(化名)是王同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在上海发展,她觉得说王同学托关系,走门路进入中投的说法不足信。

“其实找工作的时候,学历只是一个门槛,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表现和能力,我毕业时也投了不少简历,只要能进入面试,学历基本就不重要了。”

为“英雄不问出处”留点空间

王同学被质疑无非是因为她的“出身”:绍兴文理学院不是985,也不是211。一个非重点非名牌的本科生,凭什么能被招聘到“中投”这样的大企业?所以,质疑的人断定:这中间一定有猫腻。

可这些言之凿凿的人去了解过王同学的表现到底如何了吗?

根据学校的反馈,王同学读书时是优秀的,不仅成绩好,做人做事也获得了师生的认可。但更多的人只愿关注,她来自哪里。

这恐怕也算是一种出身歧视了。

我们听过很多词句,比如: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英雄不问出处。这是很多人期冀的,因为它公平而美好。这种无端揣测,对王同学、对绍兴文理学院、对“中投”都是一种伤害。请给“英雄莫问出处”留点空间。

检察日报社全媒体采编中心出品

文字丨曙明

延伸阅读来源丨钱江晚报

图片来自于网络

联系邮箱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