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新商道:踐行「可持續」的社會責任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海航集團的工作人員片刻不得閒。他們收到多個邀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領取了6個獎項。翻看獎項介紹,“社會責任卓越企業獎”、“2017年度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綜合大獎”、“最有價值公益品牌”……眾多獎項都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考評標準。

“創建之初,海航就堅持以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作為基本方針。”近期,山東大學教授葛荃一直在研究海航集團的發展路徑。在其署名文章《海航事業與海航精神——海航願力解析》中,他亦對海航獲得如此榮譽的原因,做了深層解讀。“決策層已將‘生態’的概念,納入集團宗旨,形成海航的新商道。”葛荃表示。

“圓融東西”指引“可持續”理念

當前,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性話題。

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正式向聯大提交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研究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99年,中國科學院發佈《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國內也開始重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如今,中國已將可持續發展放在戰略高度,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將生態文明列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內容。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重視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倡導的重要方向之一,企業藉助“可持續”的理念引導企業的發展軌跡,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這方面,海航早已開始佈局。

葛荃教授表示,一直以來海航堅持圓融東西方文化,形成了獨特的企業管理精髓:中國傳統文化主張,主張“無變天之道,無絕地之理,無亂人之紀”(《呂氏春秋·孟春紀》), 在遵循自然法則和維繫人類社會與自然平衡方面講論得十分具體,形成了“天下觀”的意識形態。

不過在視野上,“天下觀”並沒有超出華夏生態圈,傳統儒、釋、道文化理念之中缺乏國際意識與國際知識,於是海航引入西方的思想。

海航明確提出“要回歸人類的自然狀態”,人類與自然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讓人類迴歸本性,不要去攫取不需要的東西”。為此,海航一方面強調“不義之財,不予取之”、本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價值觀,追求“物競天擇”,即積極進取,精進人生,遵循自然法則,企業發展務須兼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另一方面,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倡導眾善奉行、感恩社會、反哺社會,善待員工、愛護消費者、熱心公益、保護自然環境,推動企業、社會、自然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與進步。

海航決策層提出的新時期的商業文明,在視野上徹底走出了傳統文化的侷限。以現代商業精神反思傳統文化,接續中華文明,形成了均衡與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化生態視野,開闊、通透、高屋建瓴。葛荃教授稱海航的創新理念為“全球化生態意識”。“這是現代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傳統文化生態意識的結合。”葛荃補充說。

腳踏實地

有了理論支持,海航在承擔社會責任時,有了更為開闊的視野。

葛荃表示,海航的視野主要體現為三種意識:一是綠色環保意識,二是公益慈善意識、三是關係均衡意識,以期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存。“海航精神文化的生態理念直接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 ‘天人合一’的追求,也按照西方的理念推進人、社會、自然的共融共生。”葛荃表示。

有了明確的思想指引,海航踐行可持續發展更加順暢。2003年至2017年9月,海航累計投資近2000萬元,在海口、文昌、瓊海、儋州、澄邁、臨高、瓊中等市縣和農場建成100口至善井,讓超過30萬人當地群眾用水不再困難,讓農田得到灌溉,解決居民日常用水難題。

2016年,海航表示將在未來10年投入10億元支持海南扶貧開發事業,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展海南SDGs扶貧示範村的項目,聯合海南省五指山市政府,以水滿鄉毛腦村下轄方應村與毛納村為核心示範區域,以發展生態旅遊為核心,引入海航各產業資源,推進地區發展。

2017年11月21日,中石化從餐飲廢油提煉出1號生物航空煤油後,海航旗下海南航空率先將其注入客機HU497航班波音787型飛機,成功讓“地溝油”上天,創新打造中國式的低碳航空。

挖掘至善井是為了村民持續開展日常生產生活,建設海南SEGs扶貧示範村是為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發展扶貧模式,使用生物航油是為全球探索長期安全與綠色航空發展之路做貢獻。由此可見海航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充分體現出了“可持續”的理念精髓。

“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思想資源,同時整合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理念,特別是在十九大報告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引領下,積極響應,致力於將海航集團打造成為生態型的、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生生不息的優秀企業。”葛荃表示。

(葛荃,現任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政治學會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山東省政治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中國政治思想文化及企業經營管理哲學,代表著作有《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政德志》、《立命與忠誠》、《權力宰制理性》、《中國政治文化教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