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先生说得好,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这是“误入歧途”了

著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2018年7月6日在山东大学演讲,讲了一件很触动国人的事。他说,从1978年就开始到现在为止,有超过一千多位中国科学家来到了他的实验室,有部分的科学家回到中国,比方说中国科学院的唐孝威、陈和生、郑志鹏、王贻芳、程林教授等。有一部分留在国外,留在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等大学。在中国的科学家确实跟我工作都很好,

所不幸的是,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升官呢,用我的话说,就是“误入歧途”了。

丁肇中先生说得好,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这是“误入歧途”了

好一句“误入歧途”了。先生说得很委婉,但在国人,这种现象很普遍。国人自古官本位思想影响下,普通国人的价值观就是——升官发财,当了官,你就能光宗耀祖,当了官,在你的家乡,在你的宗族,在你的朋友同学中就能重重的写下一笔。

丁肇中先生说得好,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这是“误入歧途”了

我深有体会,小编一介书生,工作十几二十年之后,有学生拜访,聊天之后,总要加上几句,你在单位也是个小领导了吧,搞得颇尴尬,好像我好好的教我的学生不行。

当然,当了官,自然有更多的“好处”。就我从前工作过的一所学校来说,全校教师二百名左右,校长副校长,各处领导,占了近三分之一。从前有领导诙谐地说,学校的官层好“庞大”,但“庞大”不能等于“强大”。校长书记副校长是高层,各处室主任副主任是中层,言下之意,剩下一线教师,那些都是下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没利呢?大利小利,都会有,各处室领导上一半的工作量,比普通教师更轻松些,在评优评先上也更有机会些,自然而然上高一级职称也快了。有的“利”从何而来,自然是牺牲了“下层”的利益。

丁肇中先生说得好,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这是“误入歧途”了

据说,学校“利”本不多,外层单位,官大一级压死了。我不是奋青,本也不讨论这些,只要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了。

但国人在这方面太普遍。君不见,某某某某科学家,某某某某海归者,取得成就后,就任某某官。一个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精力有限,忙于官场事务,自然荒废了学术。

丁肇中先生说得好,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这是“误入歧途”了

小编最期待是:搞学术的人最好不当官。一方面是官员当教授甚至有当院士的,当了官后就相当于有学术地位了,这种思维导致学术腐败的例子不在少数;另一方面搞学术的人想当官,似乎不当官就难以体现自己的身价,同样容易导致学术腐败。搞学术的人思想本来就有些浮躁,加上官本位思想这么一折腾,搞学术的人的科学精神自然不堪一击。

事实上,作为一个搞学术的人,只要拿出他的论文成果就足够了,而并不应在乎是不是官。因此,小编以为搞学术的人最好不当官,学术队伍应当拒绝官。别让学术者“误入歧途”。

丁肇中先生说得好,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这是“误入歧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