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野地里挖个鱼塘,有水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鱼呢?

小时候,我在江南生活,江阴水资源丰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里鱼塘很多,村民们开挖一个50平方米左右椭圆形的鱼塘,要不了几天时间,鱼塘里就有水了,而且水越来越满,紧接着鱼塘里就有活的小鱼苗在游动,让我感到很奇怪。

养鱼人自然是养鱼专家,说:其实,大自然的风风雨雨,都是鱼卵诞生和生存的自然条件,可以说鱼卵的传播能力很强,无论是牛羊喝水,还是雨水冲刷,都可能把泥土中的鱼卵带到鱼塘,鱼卵见水就会复活,这就是在野地里挖个鱼塘,有水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鱼的缘故。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鱼卵受精是一条雄鱼在释放精子的同时,母鱼一起向体外排卵。也就是说鱼卵是在体外受精的,而且一次性排卵相当多,被风干了的鱼卵可以说经过风吹,农村泥土里到处都是鱼卵,鱼塘积水后鱼卵变成鱼苗,也就自然而然地好理解啦!

你可能不知道,有些鱼鱼卵特别耐旱,干旱的时候鱼卵钻入泥土能够生存很长时间,一旦有水,鱼卵钻出泥土孵化成活的鱼苗。所以鱼塘没有放鱼苗就有小鱼了!

为什么在野地里挖个鱼塘,有水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