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44篇原創文章。

中國的十四年抗戰,極其艱險,為了回顧正面戰場,特意考證了盧溝橋事變前後的中國空軍主要作戰裝備,以供參考。關於抗戰的正面戰場已有許多詳盡的考證,本文只能作為一個概覽回顧,班門弄斧,錯漏難免。全文共3000字,配圖28幅,閱讀需要8分鐘。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 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藏“飛行者一號”等比例模型

空軍是一個年輕的軍種,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試飛成功被視作飛機發明的標記,隨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用了四年時間極大催化了飛機的發展,現代飛機的固有形態——如位於機身前中部的主機翼、機身後部的尾翼和機身中部駕駛座已經大體成形,飛機性能不斷提升。一戰的空戰強調了纏鬥特點,如福克三翼機的成功就得益於其高度的靈活性,堪稱一戰時期的“零戰”。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 一戰中最高光的空中明星當屬德國的福克三翼機

1911年時,晚清政府也開始研究組建空軍。華僑馮如曾成為首批設計建造飛機的先驅之一,可惜的是在缺乏強大的國家力量支持的北洋時代,馮如的夢想只能隨著他本人的失事而煙消雲塞,中國的航空工業直到新中國建立後才重新起步,此為後話了。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3. 華僑馮如在進行飛行試驗,然而缺乏強大國力的支撐

北洋時期,中國陷入內亂,各地軍閥林立,發展軍力的重點還是便宜好用的陸軍,裝甲兵、空軍和海軍成為軍閥們的奢侈品,只有最有錢又有地利優勢的軍閥才有購置發展的機會,尤以東北、廣東兩個沿海地區的軍閥為最。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4. 張作霖建立的東北空軍一度擁有高達200多架飛機

直到1937年,當時的中央政府通過多方採購和收編地方軍閥的空軍,拼湊了一支萬國牌空軍。抗戰全面爆發前(1937年),空軍在紙面上的數量達到了1200架,但實際上真正作為軍機用的只有346架,其中入編的只有296架,編入九個大隊,五個暫編獨立中隊,和一箇中央航校暫編大隊。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5. 停放在機場的空軍三大隊17中隊的10架波音281型戰鬥機群

空軍編制中,第一、二、八為轟炸機大隊,第三、四、五為驅逐機(戰鬥機)大隊,第六、七為偵察機大隊,第九為攻擊機大隊,中央航校暫編大隊是混編大隊,隊內編有戰鬥機和偵察機。五個暫編獨立中隊包括四個偵察機中隊和一個戰鬥機中隊。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6. 中國空軍裝備的德制亨克爾111A型快速轟炸機

戰鬥機篇:

抗戰初期,最高光的空軍單位必須是戰鬥機(當時稱為驅逐機),主要裝備是從美國進口的柯蒂斯·霍克雙翼戰鬥機、波音P-26“玩具槍”的出口版波音281、以及少量從意大利進口的戰鬥機。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7. 蔣夫人宋美齡親自負責籌資建設空軍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飛機並非“老舊”,普遍出廠時間只有1-4年,可算是新裝備,但在那個航空技術和戰術大發展的年代,每一年都有新型飛機研製成功服役,也有新的空戰戰術被創造出來,所以這些飛機迅速變成了“過時”的產品。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8. 五大隊24中隊中隊長劉粹鋼座機2401號霍克III

空軍的第三、四、五大隊是戰鬥機大隊,各編有3個戰鬥機中隊,其中三大隊下轄7、8、17中隊,四大隊下轄21、22、23中隊,五大隊下轄24、25、28中隊,總飛機數為82架。

三大隊7中隊:9架霍克III,8中隊(主要裝備意大利制飛機):2架布瑞達BR.27、3架菲亞特CR-32,17中隊:10架波音281。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9. 三大隊17中隊2號機,波音P26“玩具槍”的外貿版

8中隊裝備的意大利制戰鬥機實際上是廣東空軍購入,其中布瑞達BR.27採購18架,到貨11架,1年內就在訓練中墜毀5架,剩餘6架也沒熬幾年,堪稱飛行員殺手,幾乎成了日本人的幫兇。另外一款菲亞特CR-32採購9架,這是意大利人自己也在二戰中時候的“過時”飛機。這兩款飛機的性能都很一般,但就是這樣的垃圾貨也是空軍將士手中不多的武器之一。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0. 廣東空軍的意大利制布瑞達Ba.27戰鬥機,編入三大隊8中隊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時,王牌飛行員樂以琴就是在駕駛一架菲亞特CR-32型戰鬥機起飛迎敵時遭到圍攻,最終壯烈殉國。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1. 廣東空軍購入的意大利制菲亞特CR-32戰鬥機

抗戰初期真正的戰鬥機主力還是美製的柯蒂斯·霍克III型戰鬥機,其最大時速360公里,載彈量225公斤,主要武器包括1挺12.7mm和1挺7.62mm航空機槍。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2. 國民政府購買的柯蒂斯·霍克2型戰鬥機

早在1933年,美國政府就向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和廣東政府兜售了50架霍克2型,1936年又發動國民捐款訂購了102架改進後的霍克3型,具有可收放式的起落架,這批戰鬥機就成了抗戰初期空軍的絕對主力機型,佔比達到90%,對付日本陸海航的戰果也幾乎全部是這批霍克III戰鬥機創造的。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3. 霍克III大戰九六陸攻是抗戰初期空軍的最佳題材

三大隊17中隊裝備的波音281型戰鬥機是波音公司按美國政府的要求,將P-26A“玩具槍”取消無線電設備,簡化機載設備後以“波音281”的公司代號外銷的機型。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實施高科技限制出口和貿易禁運(一年後即開始嚴格的對日禁運)是有歷史案底的。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4. 美國海軍使用的P26“玩具槍”下單翼戰鬥機

1934年,當時的廣東空軍訂購了11架波音281(含1架演示機,當年演示飛行時失事墜毀),購機的全部款項均由旅美華僑集資捐獻,部分款項需由全美各地的華僑餐館設立捐獻箱零星集募,故全部款項在1935年才募齊。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5. 1937年8月15日,17中隊迎戰日九六陸攻並擊落一架

1935年12月,10架波音281起運來華,船抵上海後,經由鐵路運至廣東韶關飛機制造廠組裝後編入廣東空軍第2飛機隊,駐守廣州,後改為三大隊第17中隊。

四大隊21中隊:10架霍克III;22中隊:9架霍克III;23中隊:9架霍克III、1架福克·伍爾夫FW-44。

22中隊中隊長樂以琴座機為2204號霍克III,在淞滬抗戰時屢建奇功,面對日本海航性能接近的艦載戰鬥機仍能不落下風。最後在1937年12月3日南京保衛戰時寡不敵眾,壯烈殉國。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6. 保留至今的雙翼Fw-44教練機

23中隊裝備的這架德制Fw-44的製造商就是日後生產出大名鼎鼎的FW-190和Ta-152的福克·沃爾夫公司。在30年代,這款雙翼Fw-44是較為理想的教練機,前後座均配有一套駕駛設備,方便教練員帶新飛行員一起訓練,避免事故。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7. 阿根廷空軍裝備的FW-44機群

福克公司一共出口了約20架Fw-44型教練機到中國,23中隊的這架Fw-44就是該中隊的訓練、偵察用機。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8. 時任四大隊大隊長的高志航中校

空軍四大隊當時的大隊長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高志航中校,1937年8月14日,四大隊奉命轉場至杭州前線機場,恰逢日本海軍航空兵從臺灣出動陸基的九六式攻擊機來偷襲,高志航率隊在油箱已空的情況下緊急起飛應戰,擊落日機3架(當時宣稱6架),創造了“814大捷”(詳見 )。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19. 814空戰:IV-1號為高志航機,2104號為譚文機,被擊落的是桃崎意喜雄三空曹

因為這次的“814大捷”,高志航被擢升為中國空軍戰鬥機總監,負責指揮全國的戰鬥機作戰,然而由於空軍本身的戰鬥機就不多,這個頭銜實際上也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0. 描繪814筧橋空戰的藝術畫

11月21日,已經轉場到河南周家口機場的高志航第四大隊又一次遭遇日機的偷襲,這次高志航仍然奮不顧身衝向座機,準備重演“814大捷”,然而,一枚炸彈命中他的座機,高志航壯烈殉國。

五大隊(戰鬥)24中隊:10架霍克III,25中隊:9架霍克III,28中隊:9架霍克III、1架福克·伍爾夫Fw-44。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1. 五大隊24中隊中隊長劉粹鋼

五大隊最著名的飛行員是早期抗戰空軍“四大金剛”之一的第24中隊中隊長劉粹鋼,座機為2401號,他也是中國空軍早期的王牌之一(中方記錄的戰果為11架,還有一架宣稱戰果),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的多次空戰。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2. 24中隊中隊長劉粹鋼的2401號座機

10月26日,劉粹鋼奉命率三機小編隊增援山西戰場時遭遇惡劣天氣,不撞上了山西省高平縣的魁星樓。飛機沒有爆炸、沒有起火,靜靜地懸在樓上。當營救人員到達時,劉粹剛的左手依然握著操作杆,但英魂已經離去!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3. 劉粹鋼遇難時的座機“2407”號霍克III

到了1941年3月,日本海軍新銳的下單翼零式戰鬥機正式亮相,首戰重慶璧山上空。(詳見 )。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4. 抗擊零戰的中國空軍的過時戰鬥機

空軍五大隊出動34架戰鬥機(此時的主力機型已經更替為蘇制伊-15和伊-16)對抗12架日軍零式,由於戰機性能上的極大劣勢,被擊落13架,擊傷11架,日機則無一被擊落(一架在返航後墜毀)憤怒的蔣介石起初認定是空軍作戰不力,撤銷了五大隊的番號,直到後來才給予平反。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5. 中國空軍抗戰初期的四大金剛

第一代的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以四大金剛為代表,不畏強敵,打出了成績,打出了氣勢,也彰顯了那個敢於亮劍,敢於以弱搏強的年代的中國人的時代精神。

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圖26. 筧橋中央航校的校訓

位於杭州的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的校訓是“我們的炮彈、飛機和身體,當與敵人陣地、機艦同歸於盡!”,回望空軍的抗戰史,他們的確做到了。在緬懷先烈的時候,不要忘記曾經還有這樣的一群男人!

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搜索訂閱同名公眾號,內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