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40億美金,你要不要?——四條價值40億美金的人生和事業建議

這幾天學習了李學凌的四條人生和事業思考,也想了很多,這裡分享給各位,希望對你有所啟發。(YY目前市值39.42億美元,那YY老闆的四條思考平均一條價值十億美元不算標題黨吧^_^)

送你40億美金,你要不要?——四條價值40億美金的人生和事業建議

Think bigger

作為年輕人不能只關注房子車子這些眼前的東西,要多想想更遠的未來,更大的事業。我們常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而怎麼才能夠選擇正確呢?就需要think bigger。思考更大的格局,更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再倒推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比如,在信息媒介這一塊,從前的紙質媒體+文字的形式,誕生了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等大公司;到PC+文字的時代,則誕生了QQ、雅虎等;到移動端+文字,微信橫空出世;移動端+圖片,則崛起了instagram、snapchat等;那麼移動端+視頻,肯定也會有超百億美元的產品(公司)誕生,會是抖音、musical.ly這些,或尚在孕育呢?那這個領域缺怎麼樣的人才呢?如果想成為該領域優秀的產品經理,應該具備怎麼樣的能力呢?這些準備提前做好了,等機會徹底爆發,也許就能成為會飛的豬。

把思維放大去看去思考,才能找到可能的機會點,再縮小聚焦到該點,才有可能創造新的未來。Think bigger是為了找到人生的戰略,應該做選哪個賽道,甚至開創賽道。

送你40億美金,你要不要?——四條價值40億美金的人生和事業建議

Think longger

think bigger之後就要think longer,這裡著重指的是,自己選定的方向或者產品,五年、十年乃至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怎麼發展。而不是抱著撈一筆就走、隨便試試看的態度。

要think longer的話首先要確定自己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是否真的很好滿足人的剛需,產品的節奏如果能跟緊人變化和社會進化的步伐,五年、十年後的形態應該是怎麼樣的。想清楚了就可以倒推自己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即使想的不靠譜,想錯了,未來面對變化時候好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比如現在還在做普通翻譯等工作的,就要好好考慮五年十年後人工智能普及,翻譯軟件高度發達時候,自己該怎麼應對,怎麼能有比工具更高的競爭力,或者現在就做好轉行的準備,或者結合別的優勢到翻譯這份工作中去,以翻譯為基礎,往上下游延伸,畢竟商務翻譯只是商務合作中的一環。

Surprise

think bigger和longer都是思考層面的,落實到執行上就是做人做事做產品都要做到超出期望,才能成功,否則只能陷入同質化競爭中去。

就像微信剛出時候,當時市面上也有很多類似的talkbox+LBS軟件,一個超出預期的搖一搖讓微信成功病毒傳播起來,大街上總有人搖個不停,“槍聲”不絕;海底撈剛橫空出世時各種超出預期的服務讓大家口口相傳,奠定了其江湖地位。在人和產品同質化的今天,在基礎體驗上能有一個超出期望的點,才能讓人眼前一亮。

當然要做到讓人眼前一亮是很難的,首先你得對要做的這個產品或者這件事十分了解,能把相關的功能、流程環節分解成多個細分的部分,梳理清楚其邏輯,才能分析其中哪些地方可以優化,如何優化;比如從原來笨重難用的PS到後來一鍵美白的美圖秀秀再到能摳眼耳口鼻甚至完全整形的各美顏類軟件,經過了相關產品經理和設計、開發瘋狂對整個流程一個一個參數的嘗試、調整,才能有現在無死角的美化程度;

然後需要有廣博的積累,往往優化一個事情的辦法都在現有知識域以外,需要調動你其他方面的知識積累來想到新的優化方案。比如你覺得加一個動效可以更炫,之前完全沒有積累,跟之前有看過動效設計,甚至自己存一點素材,做出來的效果和所需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

最後則是死磕的精神,surprise意味著別人期望的是100分,你做到了110分。一般而言,一件事情做到80分後,往上每提1分,都需要大量的枯燥的努力,去強迫自己思考,強迫自己改進,過程遠比從0-80痛苦,何況是100-110,需要超強的自驅力和死磕到底的精神。這點也是我們最缺的,注意力和時間的碎片化導致願意並且死磕到底的人越來越少。

送你40億美金,你要不要?——四條價值40億美金的人生和事業建議

Delay fufillment 延遲滿足

要讓自己持續保持think bigger和longer,並且做事追求surprise,那就必須能夠延遲滿足。延遲滿足顧名思義,就是延遲享受,把慾望往後推遲,才能集中精力去追求更大的成功。

其實我們的雄心壯志和計劃不是被我們的懶惰打敗,是被我們各種日常小事給磨滅。當你隨便來一發到處約炮的時候,你可能因此失去了慢慢跟一個合適的人培養感情的能力;當你想看個劇再看書的時候,你可能劇都看幾集了書卻還沒翻過;當你買了個好車到處兜風的時候,你可能失去了通過這個買車的錢投資獲更大收益的機會。時刻追求慾望的滿足會降低我們的快感閾值,導致我們容易滿足,喪失動力。

尤其現在碎片化的學習和消費主義的時代,各種各樣宣傳小確幸、想要的馬上就要等等洗腦十分有害。真正的事業全部都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QQ剛開始馬化騰要扮女生陪聊,滴滴剛開始程維一個一個司機的拿下,人和公司的成長都需要用年為單位,慢慢積累和成長,要是真的貪圖小確幸,每晚穩穩地幸福去睡覺,想要看的劇馬上去看,想要玩的東西馬上去玩,你還哪裡有時間去學習去打磨呢?於是你就會迷上速成,什麼21天精通xx,兩天集訓打造BAT產品經理等等,然後人生就會陷入一個怪圈,貌似生活很精彩,學習也很起勁,但能力就是不長進,因為自己已經陷入一個即時滿足的陷阱裡面了。(這裡不是說小確幸不好,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想要大的成就就要放棄小確幸的想法。又想以普通人的背景取得大的成就,又想小確幸,那是自相矛盾的。)

結語

我們知道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我們只是知道,沒有踐行。這四條道理要踐行也不難。先從簡單開始,每天晚上躺上床之後用十分鐘時間think bigger和think longer,越想越具象,想到未來發展那麼迅速,自己會迅速落後於社會,就會開始心慌,就會想求變,就會去跟優秀的人交流,去找各種資料研究。然後工作上就會琢磨怎麼做出surprise,同時生活上提醒自己延遲享受。這樣堅持三四年,就可以質變,共勉!

總結--四條法則:

think bigger

think longer

surprise

delay fufillme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