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 向現代化大都市核心區邁進

核心解讀

前不久召開的區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了河西區建設品質城區、打造首善河西的著力點和目標要求,提出了要打造宜居城區、韌性城區、文明城區、幸福城區的具體實施路徑和舉措。

總課題

進入新時代,城市的發展理念和管理模式,逐步進入向內涵求突破、向質量求發展的階段,城市的發展從粗放走向集約,走向精細化。舊城區的更新和修復、社會的精細化治理、公共安全防控體系的建設、公民素質的提升,都是要面對的課題。

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要求,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總目標

對全區的城市更新進行更多宏觀和整體的思考和佈局,以實現更健康更持續的發展。

總路徑

對於重點片區的規劃和建設,更多地融入功能提升、產業發展、城市公共環境品質等因素,真正實現通過城市更新和“城市雙修”,彌補城市功能佈局短板,探索形成一種在品質生活上高位發展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達到促進產、城、人融合發展的目的。

宜居城區

營造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課題一

如何以城市更新服務人民,推動產業發展。

目標:

通過把老舊社區、街道由“灰色生活空間”變為“綠色、魅力的活動和通行空間”,不斷提升社區、街道空間的品質和人民的生活質量,讓低收入和弱勢群體分享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舉措:

重點聚焦一批具有空間環境資源和發展潛力的片區,將城市更新作為激發城市活力的關鍵切入點,通過構建網絡無法替代的生活場景、消費場景、創新場景,強化社會交往,激發人的集聚,進而帶動產業發展和城市活力的提升。

課題二

在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的階段,城市生態功能建設或多或少地被忽視了:城市綠化率不足、缺乏公園綠化活動空間、市區頻繁內澇……這些問題是提升城市品質要必須解決的。

目標:確保生態環保各項相關指標考核位居全市領先地位。

舉措: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標本兼治、分類防治、系統聯治,持續實施環保行動。進一步優化整合區內以河湖、公園、綠地、綠道為主的生態空間,完成20條道路、5個公園和8個居住區共20萬平方米綠化提升。強化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有機結合,推進生態、產業協調發展,以高品質生態支撐高質量發展。

課題三

城市管理的整體面越發趨於完善,但管理服務細節處的“短板效應”也越發凸顯;在微觀運轉、管理服務上完善提升已成為當務之急。

目標:依託現代化手段將精之又精、細之又細的管理觸角延伸到城區每一個角落,不斷提升城市管理質量和水平。

舉措:精耕細作、精雕細琢,抓好精細化管理,注重在長效中見真功、在堅持中見常態。集中力量打好衛生清整、環境治理攻堅戰,使環境衛生面貌有質的改善和提升。加強區內“七河八湖”綜合整治和長效管理,確保全區不出現黑臭水體。紮實開展違法建設治理五年行動,重點瞄準10萬餘平方米在賬違建,精準施策、強力攻堅,確保11月底前在賬違建全部清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優化城市治理的機制、方式。

韌性城區

增強應對風險能力

課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和社會經濟活動在城市聚集,加劇了城市風險和“脆弱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韌性”越強,才能更好應對各類風險、事故和事件的侵襲,並及時有效從中得到恢復的能力。

目標A:鐵腕治理、科學管控, 探索城市安全運營系統建設。

舉措:今年將高標準完成60個高層住宅小區、302棟高層住宅消防隱患整改和165臺高層電梯維修改造任務。

目標B:創新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舉措:在已經建立並逐漸完善了人防技防物防體系,基礎信息採集和大數據彙集應用系統,以及三級平安志願者組織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主動適應新形勢,堅持創新引領,積極推動理念、制度、機制、方法創新,構建新型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品質城區建設保駕護航。

目標C:以體制創新和治理體系重塑,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舉措:提高社會治理規劃的精細化水平和可操作性,面對不同社區、不同群體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不同需求,進行細化區分,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模式和方式方法進行治理。加快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逐步建立以區委、區政府為主導、以社區自治為基礎、以社會組織為中介,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激活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與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整合社會資源,節約治理成本,提升治理績效。堅持重心下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培育基層社會治理的“自治基因”。

文明城區

塑造城市精神

課題

體驗、思考、發掘城區文化和精神的種子, 推動城區品質不斷提升、市民素養不斷提高。

目標A:構築思想文化精神高地。

舉措:堅持不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積極弘揚主旋律,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河西實際結合起來,通過城市精神的塑造,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

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通過教育培訓、專題座談、特色活動等形式,進一步築牢全區統戰人士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做好突發事件輿情應對,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目標B: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和市民素質。

舉措:紮實推進“文明河西·魅力街區”三年行動,全面開展8個方面30個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前打造首批4個街、30個社區,讓“德耀河西、向上向善”的社會文明風尚蔚然成風。

目標C: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舉措:進一步深入挖掘城區文化內涵,進一步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大做強“西岸”文化品牌,加快推進新梅江文體中心等文化載體建設,積極引進培育優質文化企業,不斷增強城區吸引力、凝聚力和競爭力。著力發掘更多彰顯河西特色和個性的文化品牌,帶動城市品質有效提升。

幸福城區

盡展人文關懷

課題

切實增強城區綜合競爭力,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標A: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含金量和精準性。

舉措:加大工作力度,讓低收入、殘障、孤老等弱勢群體中一個一個鮮活的個體實現生活有著落,不斷增強他們的生活期望。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對20項民心工程逐項推動,切實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繼續調整低保標準,拓寬救助範圍,全面開展“救急難”工作,確保困難群眾生活得到託底保障,殘疾人生活得到進一步完善。加大就業幫扶力度,確保新增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零就業家庭動態持續“清零”,實現群眾收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

目標B:不斷提高多層次全覆蓋的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水平。

舉措:持續優化教育、衛生、養老等資源佈局。加快公共服務組織方式、供給方式和配置方式變革,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

目標C:長短相接、遠近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

舉措:舉全區之力做好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莊浪縣,甘南州卓尼縣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認真落實2018年度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安排計劃,確保預算資金及時到位,大力開展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類專項培訓,積極開發就業崗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河西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