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唐末黃巢的發家史,依託自身潛力,外加時機幫忙

說到黃巢,許多人不知道。

他是唐朝山東人,出身在一個鹽商家庭,從小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多次不中,故而繼承了家族生意,做起了商人。

瞭解唐末黃巢的發家史,依託自身潛力,外加時機幫忙

話說安史之亂後,唐朝的政局開始動盪。

當時,國家的稅收主要依靠鹽業,而隨著鹽業的快速發展,鹽商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日漸嚴峻起來。

根據歷史記載,那時候的唐朝有“揚一益二”的說法。

而“揚一益二”就是指揚州和益州,這兩個地方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揚州是鹽的重鎮,故而這裡的鹽商與政府的矛盾很是尖銳。

瞭解唐末黃巢的發家史,依託自身潛力,外加時機幫忙

一來國家政策打擊鹽商鹽戶們的利益;二來商人重利重財,見與官府做生意撈到的錢很少,故而走私鹽業,最後發展成為了武裝鹽業,進而成為了鹽梟。

那時,王仙芝是一位大鹽梟,恰逢河南各地發生天災,國家無力救助,暴民不斷,他瞄準時機,揭竿而起,做了起義軍的頭領。

黃巢聽聞王仙芝起義之後,馬上前去投奔。

之後,王仙芝在一次戰役裡犧牲。於是眾人推舉黃巢為新頭領。

瞭解唐末黃巢的發家史,依託自身潛力,外加時機幫忙

黃巢之所以被眾人推舉,那是有原因的。

第一,黃巢讀過書,說白了就是文化人;第二,黃巢有膽有識;第三,黃巢有擔當,有遠見。

於是,起義軍在黃巢的領導之下,流竄在各地。

黃巢之所以選擇這樣做,一方面是為起義軍證明,他們是義軍,是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另一方面,他要不斷地壯大自己的軍隊與勢力,為日後的建國做準備。

為此,黃巢起義軍所到之處,能打則打,不能打則退,但凡攻下城池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倉發糧,散盡官府的財產。

瞭解唐末黃巢的發家史,依託自身潛力,外加時機幫忙

有一次,黃巢起義軍路過洛陽。

洛陽守軍將領聽聞,馬上前來投降。

而黃巢軍接過投降書後,並沒有進入洛陽,而是在洛陽城外吃了一頓飯後,便繼續前行進軍了。

洛陽之人一看,心裡都是大讚黃巢軍是王師之軍。

不久之後,黃巢軍攻陷長安,黃巢自稱帝,建國大齊。

瞭解唐末黃巢的發家史,依託自身潛力,外加時機幫忙

怎奈黃巢起義軍之中,大都是商人與饑民,對於如何固江山一竅不通,他們天天打擊前朝的王公貴族,並搶奪他們的財富,故而失勢很快。

當然,後來也有人分析了,黃巢建國為齊,這是不正確的。

因為長安屬於秦地區,建立大齊,其言外之意就是說你們是山東之人的國家,所以,這也是失勢的原因之一。

面對黃巢政權的暴政,各地紛紛揭竿而起,重新擁戴唐朝的皇帝僖宗。

最後,黃巢軍被各地起義軍剿滅。而黃巢本人逃離到泰山的狼虎谷後,選擇了自殺而亡。

瞭解唐末黃巢的發家史,依託自身潛力,外加時機幫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