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西班牙與葡萄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唯二的國家,兩國地域相近、文化也相似、宗教相同,甚至在歷史上也多次緊密的糾纏到一起。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不難發現,西班牙的成立和崛起正式一步步聯合或吞併其他國家的結果。

而葡萄牙相比領土、人口經濟實力相比西班牙也顯得遜色很多,為何葡萄牙沒有被西班牙所吞併?今天,筆者將帶您梳理西班牙與葡萄牙的這段歷史,並帶您一探這個問題的究竟。

一、“收復失地”運動與西班牙的發家史

我們今天所說的西班牙在歷史上是由四個獨立的王國組成的共主邦聯,而它的產生與歷史上發生在伊比利亞半島轟轟烈烈的“收復失地”運動密不可分。所謂“收復失地”指的是基督教領主從伊斯蘭教異教徒手中奪回土地的運動。

自羅馬帝國以來,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一度是基督教的天下,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之後的西哥特王國都是基督教國家。基督教經過幾個世紀的傳播,其影響已經在伊比利亞半島深入人心,基督教世界也自然的將這裡視為它的一部分。

然而,自公元7世紀起,在西亞北非崛起的伊斯蘭勢力迅速膨脹,強盛一時的伊斯蘭教將其影響推進至伊比利亞半島。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入侵征服幾乎伊比利亞半島,在這裡建立一系列穆斯林國家,在此後的7個多世紀裡維持著對這裡的統治。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而另一方面,基督教雖然失去了這裡的土地,卻並沒有一蹶不振,不久便在北部重新奪回據點,並同伊斯蘭勢力展開曠世持久的拉鋸爭奪戰,為了凝聚人心,團結力量,這場戰爭被宣佈為“收復失地”運動,並被賦予宗教意義,歷任在位教皇也將之視為天主教的重要事業。

在“收復失地”運功過程中,一系列小王國興起,西班牙的四個構成國卡斯特利亞王國、萊昂王國、納瓦拉王國與阿拉貢王國都是在這當中建立起來的。

卡斯特利亞是西班牙的核心構成國,今天的西班牙語就是從當時的卡斯特利亞語發展而來的。卡斯特利亞起源於公元9世紀,最初只是一個隸屬萊昂王國的伯國。

在收復失地運動中,卡斯特利亞不斷拓展南進逐漸發展,1035年,通過聯姻與王位戰爭,卡斯特利亞伯爵費迪南從他妻子兄弟那裡繼承了萊昂的王位,並將頭銜更改為“萊昂與卡斯特利亞國王”

,萊昂與卡斯特利亞第一次實現統一。

但此時萊昂與卡斯特利亞只是一個共主邦聯,除了擁有一個君主外,他們是不同的政治實體。在此後的繼承過程中他們時而分屬不同諸侯,時而統一於一人,甚至出現過兩個王國相互敵對的情況。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直到1230年,卡斯蒂亞國王斐迪南三世從他父親阿方索九世那裡繼承到萊昂王國,他將兩個王國頭銜合併為“卡斯特利亞王冠”,卡斯特利亞和萊昂實現了最終的聯合。

西班牙的另一個主要構成國是阿拉貢王國,它最早建立於公元9世紀,因阿拉貢河而得名,最初也是一個隸屬阿瓦拉的伯爵領。1035年,阿拉貢從納瓦拉中獨立出來,成為獨立王國,經過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阿拉貢迅速崛起,不斷向南方拓展,最終實力大大超過了原來隸屬的納瓦拉王國。

1137年,阿拉貢君主拉米羅二世更是利用其女兒的政治聯姻獲得了加泰羅尼亞,在伊比利亞半島進一步拓展勢力。這之後,隨著收復失地運動進入尾聲,半島內的擴張變得越來越困難,阿拉貢的君主們便將目光放到了伊比利亞半島之外。

在13-15世紀間,先後征服了西西里和撒丁島以及那不勒斯(今意大利南部),

使阿拉貢王國成為名至實歸的歐洲強國。

強大的阿拉貢王國為了進一步擴張勢力,最後找到了同樣尋求擴張的卡斯特利亞,兩國並沒有選擇劍拔弩張,而是選擇通過政治婚姻的方式把兩個強大的國家聯合起來。

1469年,17歲的卡斯特利亞王子費迪南同18歲的阿拉貢公主伊莎貝拉在家族的安排下結婚,這之後兩人相繼繼位,共同合用“天主教雙王”的頭銜。他們的女兒胡安娜一世同時擁有了卡斯特利亞和阿拉貢兩個頭銜和他們的土地,西班牙實現了初步統一。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1512年,統一後的西班牙從法國手中奪取了上納瓦拉,實現了西班牙的統一,而下納瓦拉則被正式併入法國。1707年,西班牙通過《新基本法令》。

這之後幾年間,西班牙相繼取消阿拉貢、加泰羅尼亞、巴倫西亞、馬略卡等國的議會與自治立法權,使上述諸國納入卡斯提爾王冠的管轄,阿拉貢王冠消滅,西班牙國王才開始成為正式的稱呼(事實上,法律意義上講這個稱呼確立得更晚,要推遲到1808年拿破崙戰爭時期)。

二、“伊比利亞聯盟的分合”——西葡兩國情感史

與西班牙諸國類似,葡萄牙也是起家於收復失地運動,並且還是從西班牙的前身卡斯特利亞王國中獨立出來的。11世紀末,卡斯蒂利亞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了葡萄牙北部的土地,時任國王阿方索六世便把這片土地封給女婿勃艮第的亨利,是為葡萄牙伯爵。

1112年,亨利之子阿方索在同南方的

穆斯林國家戰爭中不斷獲勝,積累下不菲的勢力,併產生了獨立野心。1139年,阿方索正式宣佈自立,並以“葡萄牙國王”自居,這引起了卡斯特利亞強烈的反彈,雙方大打出手。

但此時同穆斯林的爭鬥正在焦灼之中,此時的“兄弟鬩牆”將破壞整個基督教國家對抗穆斯林的大好局勢。作為基督教國家“大家長”的教皇便出面調停。最終,雙方以大局為重,簽訂了《薩莫拉和約》,卡斯特利亞承認了葡萄牙的獨立。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這之後葡萄牙在同穆斯林國家戰鬥中愈戰愈勇,不斷攻城略地,1147年,阿方索更是在在十字軍的幫助下順利的攻佔今天的首都里斯本。

1249年,葡萄牙再次收復南部的阿爾加威,穆斯林在葡萄牙的勢力被盡數掃除,今天的葡萄牙的版圖也基本被奠定了下來。獨立之後的葡萄牙趕上了第一波殖民的浪潮,開始蓬勃發展,通過殖民掠奪和海上貿易,一躍成為盛極一時的世界強國。

西班牙同葡萄牙有著很強的競爭關係,雙方都從殖民活動中獲利匪淺,同時也都是強大的殖民強國。

至15-16世紀,雙方的實力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哈布斯堡入主西班牙,通過王朝勢力,西班牙獲得了德意志、荷蘭、意大利等地區的領地,加上其在美洲的殖民帝國,西班牙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而葡萄牙則開始走向衰落,加之歷史上的淵源和恩怨,西班牙開始打起吞併葡萄牙的盤算,這種想法同當時半島上很多貴族希望建立統一的伊比利亞帝國的想法不謀而合。

1578年,年輕的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在征討摩洛哥的過程中不幸中戰死,由於沒有子嗣,其正已出家而叔公恩裡克還俗,繼任王位。1580年,因年老而同樣無嗣的恩裡克一世駕崩,先後兩位無嗣國王的戰死使得葡萄牙爆發了王位繼承危機。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而此時在位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則抓住機會,派遣阿爾瓦公爵帶領的軍隊征服葡萄牙,這場征服僅用了3個月。在完成征服後,腓力二世宣佈兼任葡萄牙國王,葡萄牙及其廣袤的殖民帝國被納入西班牙的名下。

西班牙國王對葡萄牙的吞併受到了葡萄牙貴族的諒解,前提是葡萄牙保持自己獨立的政府和議會,這也為後面葡萄牙再次獨立買下了隱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主邦聯一共持續了一個甲子(史稱“伊比利亞聯盟”)。

加入西班牙並沒有給葡萄牙帶來好處,葡萄牙反而被捲入了西班牙同歐洲列強的爭霸中。同時西班牙本身也因為爭霸而耗費國力開始走向衰敗,種種原因使得葡萄牙重新尋求獨立。

1640年,若昂四世在葡萄牙貴族的支持下宣佈獨立,發動葡萄牙王政復古戰爭,深陷戰爭的西班牙無力迴天,被迫同意葡萄牙獨立。

三、為什麼葡萄牙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葡萄牙為什麼沒有被西班牙吞併?如前所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班牙國力的衰落,其本身無法在維持對葡萄牙的統治,而葡萄牙本身也並沒有在共主邦聯中獲得多大好處。

但是除此之外,西班牙本身就是一個多重組合的共主邦聯(如前所述由四個王國組成,西班牙在歷史長期使用“西班牙諸國”而非“西班牙王國”作為國名),為什麼只有葡萄牙沒有被併吞而選擇獨立呢?個人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西班牙對葡萄牙的吞併正逢民族主義的肇始。西班牙其他構成國的整合都完成於傳統中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之中,在中世紀的歐洲,並沒有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也沒有民族君主國,只有封建制度下的君主和諸侯。

起底西班牙的“發家史”:談談葡萄牙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領主和貴族的土地的領有,並不依靠他們的人們而是依靠他們的領主與教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領主通過合法的方式取得頭銜並得到教會的認可,領土就可以被兼併。

與葡萄牙的共主統治則面臨剛剛萌發的民族主義的挑戰,雖然民族主義的浪潮要在100年之後,但此時貴族和平民對民族身份的認同正在覺醒,被他國的君主統治成為葡萄牙人反抗的重要原因,這也是葡萄牙王政復古戰爭爆發的誘因。

其次,葡萄牙能夠維持其獨立的地位,和葡萄牙長期靈活的外交政策不無關係。葡萄牙在獨立早期,積極處理其與教皇的關係,在教皇的保障使得卡斯特利亞不敢以武力吞併葡萄牙。這之後葡萄牙選擇與逐漸強大的英國為伍。

1386年時,葡萄牙與英格蘭簽訂《溫莎條約》,確定了英葡兩國的外交互助關係,這一紙條約經過多次確認和調整,直到今天仍然有效。通過外交跟隨英國,葡萄牙獲得了英國這一強大的盟友。而隨著16世紀大英殖民帝國的強盛,

葡萄牙得以抗衡西班牙的勢力,保證自己的獨立。

最後,葡萄牙的獨立還得益於其龐大的殖民帝國。葡萄牙在其殖民活動中建立了一個不亞於西班牙帝國的龐大殖民帝國,這大大加大了西班牙對葡萄牙的整合難度。

雖然一度被西班牙聯合統治,但是其殖民地的管理機構和貿易公司仍然被控制在葡萄牙的貴族和商人手中,這使得葡萄牙擁有相對獨立的力量,沒有失去重新獨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美】 保羅·肯尼迪著,陳景彪等譯:《大國的興衰》,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2.【法】讓·德科拉著,管震湖譯:《西班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3. 王尚達:《西班牙王朝婚姻與伊莎貝拉女王》,載《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