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一片期待之中,《北京女子图鉴》开播了。我为此特地充了个优酷会员,一口气看完了前6集。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北京女子图鉴》海报

很客观地说,这“一片期待”的人群之中既有人等着看惊喜,也有人等着看笑话,原因很简单——去年的此时,日版《东京女子图鉴》珠玉在前,引发无数话题和热议,也成为口碑人气双高的年度剧目之一。

但凡这种原作风评好的剧目,出续集或者引进版总容易背负双刃剑。一方面,观众期待看到它本土化的演绎,以更贴合自己身边的社会实际和个人的亲身经历;另一方面,网友又担心改编陷入狗血化和庸俗化,让原本好好的IP货不对板,从此糊掉。

还好《北京女子图鉴》没有让我失望,至少让我觉得值回充的会员费。它的制作也许没有日版精良,却有一种粗粝的真实。这种“粗粝”并不是“粗制滥造”,而恰恰是北京气质之于东京气质的“粗放”——城市还在急速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这个城市以及身在其中的人,都不可能活得过于精致,他们粗线条,快节奏,大框架,却有一种鲜活的欲望和生命力。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东京女子图鉴》海报

一年前我写《东京女子图鉴》剧评时,曾经引用过作家绿妖的一段话,如今看送给《北京女子图鉴》更为合适:

谁曾在年轻时到过一座大城,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与生活短兵相接,切肤体验它能给予的所有,仿佛做梦,却格外用力、投入。摸过火,浸过烈酒,孤独里泡过热闹中滚过。拆毁有时,被大城之炼丹炉销骨毁形,你摧毁之前封闭孤寂少年,而融入更庞大幻觉之中;建造有时,你从幻觉中寻回自己,犹如岩石上开凿羊道,一刀一刀塑出自己最初轮廓;烈火烹油中来,冰雪浇头里去。在现实的尘土飞扬与喧嚣之中,你迟早会有一瞬,感到自己心中的音乐,与这座城市轻轻共振,如此悠扬,如此明亮。谁的生命曾被如此擦拭,必将终身怀念这段旋律。

这是绿妖在亲身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北漂岁月后,用生命写下的刻骨铭心鞭辟入里的体验。也是你,我,陈可共同的感受。

陈可,是戚薇扮演的《北京女子图鉴》女主角,人设是一个从四川乐山独自来北京打拼的女孩子。她学历一般,面容姣好,有野心,有拼劲,也有适度的手段。当然,这“适度的手段”是在北京十年的生活里一点点学会和练就的,并不是那个2008年初到北京的“傻白甜”一开始就具备的。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这个剧节奏很快,半个小时一集,单单是前6集,陈可就完成了从创业公司小前台,到广告公司小组长,再到知名网站优视网得力干将的转换。她的居住环境,也从借住男同学家,到和女同学合租地下室,再到跟广告公司同事合租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房子,一直到第6集住进了品味卓越女上司租给她的高档小区(看样子好像是当代MOMA),而且到这个时候剧情显示她已经开始筹划自己买房子……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无论你是像我这样在北京上大学然后留下来工作生活的“新北京人”,还是像陈可那样凭着一身孤勇兴兴头头冒冒失失就来了北京的“典型北漂”,都能从这个剧里多多少少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投射出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和最不为人道的辛酸。

但是与这些辛酸和欲望劈面相逢,并一番回顾之后你会发现,生活那么难,想要的那么多,而自己却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了,当年想得到的也都一一得到了,这样的自己,难道不是强大到连自己都应该鼓掌叫好吗?!这样的幸福,难道不是明晰到尽在掌握,因而充满真实的力量吗?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我2003年来北京读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找工作、租房、适应一个人的生活。陈可来北京的阶段,正好和我真正意义上开始在北京发展的时期基本吻合(之前大学四年的象牙塔生活相对封闭,不能体味到真实的生活磨砺)。她遭遇的很多困难,也是我同样遭遇过的;她经历过的很多困惑,也是我同样困惑过的;她接受到的很多帮助,也是我同样接受过的……在很多镜头中,很多细节里,我都会频频感慨:太真实了!

比如第一集里看到陈可从火车站出来,艰难地拖着箱子往外走时,我一下就笑了——作为一个体重常年不足90斤的人,我最能体会一个弱女子面对“重量”这件事时的无措。我常常看到很多男生不费吹灰之力地单手就拎起一个大箱子,对我而言,那却是使劲吃奶力气都应付不来的巨大挑战。初来北京豪情万丈?其实,只要一只沉重的箱子,一阵凛冽的北风,一辆跳表跳得极快的计程车,就能把你从这种不切实际的豪情和意淫中拉回现实。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我就曾在北京西站遭遇过一次“打车惊魂记”。那时我还在读大学,坐了一夜火车清晨5点出头抵达北京西站,因为时间太早不通地铁只能打车回学校。睡得迷迷糊糊的我在西站的出租车等候点等来一辆车,看也没看就跳上去,后来才发现,不知何故,在正规打车点打来的竟是一辆黑车——当时从北京西站打车回传媒大学全程大概70元左右的车费,车刚到西单我就发现,怎么计价器已经显示要230多块!我跟司机掰扯价钱,全然不知更大的危险正在逼近——司机迅速锁死所有门窗,一个转向朝着当时还很荒凉的南城开,我赶紧打110报警,司机却把车上音响开到最大让我完全听不到对面在说什么……还好我有最后一点机智,冲着警察大声喊“我手机有定位功能(其实那个时候还不是智能手机,根本没有这项功能),你们快定位我来救我”,才连蒙带唬地震慑了那位司机,最后他终于答应我给200块钱就地下车……

当我惊魂未定地回到学校,告诉室友们刚才的经历时,大家纷纷说,还好你反应还算快,那种情形下“车费多少”已经不值得计较,还好没有发生更严重的恶性事件。从那以后,我学会了打车时先记车牌号再上车;多年后自己买了车,每次上车前也要环顾一下四周有没有尾随者,车内有没有人(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就经历了车内潜伏劫犯,一上车就被抢劫的危险)……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而看陈可居住环境的变化也很能引起共鸣。毕业后留京工作的9年中,我同样经历了“跟同学合租”——“自己租房子”——“自己买了小房子”——“换大房子”的过程。第一集编剧特意设置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点,就是“你能否接受跟非男朋友关系的异性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命题。

陈可初到北京时,借住在自己的中学男同学王涛家里。那时陈可是有男朋友的,但因为男友家里突然的变故,导致男友不能和她一起来京打拼。在北京举目无亲的她只能暂时借住在王涛那。一男一女在一个封闭空间里呆久了,王涛对陈可产生了非分之想,并在言行上冒犯了她。这也成为陈可匆匆搬离的直接原因。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陈可从王涛家搬走后无处可去

我硕士毕业那一年也是跟同学合租房子。那时候我跟室友理想主义,因为爱看美剧《六人行》,一直很向往其中“男女生混住一间大房子”的居住模式。于是我们在未名BBS上发帖,很快招募到一个三男两女的组合,成员全部是北大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此后我们还真租到一套和平门的复式楼,两个女生住楼上,三个男生住楼下,楼下有一个大客厅和大厨房,楼上楼下各有一个独立的洗手间+浴室,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完美。

刚住一个月我就开始感到不便,楼上住我对门的女生突然交了男朋友,男友开始频繁地过来住,于是二楼原本只有女生进出的浴室开始多了一个男生,而且那个男生很快把全套行李搬过来大有长住之势……而之前我们理想中承载更多社交和party功能的公共客厅,却随着大家工作的忙碌和节奏的不同而日渐被闲置起来……合租模式失去了它的意义,于是我迅速寻了一处崇文门附近的新房子,开始了一个人租房住的时光。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那段时光现在想来简直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一段日子了。房子虽小,位置却很便利,周围商场超市美容院书店影院一应俱全,甚至还有24小时营业的面包房!这在2009年的北京还是很难得的。以致于后来我看毛利在《Vista看天下》上写的一个专栏,写一个理想中完美的小区应该什么样,说到周边的这些设施时,我立刻发微信问她:“你是不是曾经住过崇文门?”

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单身的我,全部热情都用来工作,下班后的业余时光,则是疯狂地读书、看戏、写博客,进行高能量密度的输入与输出,结交了一大批有趣的朋友,也飞快地完成了自我的提升。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比如那时候我跟一群文艺青年都喜欢看戏,于是我们的标配是,周末到人艺看场戏,散戏后到旁边的“大槐树”吃老北京炙子烤肉。那个馆子因为开在人艺周围,连土生土长的服务员大妈都自带“戏商”,每次去到店里都能准确地说出今晚的剧目、本场的卡司、有没有中场休息……那些日子里,每一个夜晚你甚至都能听到自己拔节生长的声音。北京,这座大城,对年轻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种消耗,而是能量的源头。它赋予你匆忙而充实、纷杂而有趣、粗粝而强劲的生活。也许初到北京的头几年,你的财富积累跟不上欲望滋长的速度,却发现在广交朋友、发现兴趣、体验各种杂七杂八的活动与事物上,不知不觉中竟然获得了那么多。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首都剧场

相比眼下的许多国产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并不是轻飘飘浮在空中的。在有一些剧目里,女主人公虽然被赋予了某种职业身份,但你却几乎看不到她真正工作的样子。似乎她们的工作,就只在饭局上、party上、夜店里完成。而陈可不同。在第一集里,当前台的陈可需要经历代取外卖、收发快递这样最琐碎无聊的工作;在广告公司时,她又被迫被卷入了“老好人老员工”和“有干劲新员工”PK时的“站队”选择;甚至在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跳槽到更有前景的公司时,身边的HR朋友都在剧中给出了极其切实可行的面试指导: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这些内容,其实很适合初入职场1-3年内的女生复制和学习。怎么写求职邮件、怎么搞定客户、怎么跟老板交流、怎么跟同事相处……这部剧像一本《女生成长修炼手册》,你可以从陈可的经历中,总结出许多对自己有用的小tips,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里。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当然,《北京女子图鉴》里展现的单身女生北漂生活,不止有艰辛,也有无处不在的温暖。比如,陈可初来北京被迫离开男同学位于清河的房子时,接纳她的是中学时代并无太多交情的同学王佳佳。王佳佳给她提供的不仅是一处临时的住所,还教给她在这座城市生存和立足的智慧。这同样让我想起自己刚留在北京工作时,也有老同学不辞辛苦地帮我搬家,在我想要买房时同事热情地开车陪我四处看房;而在我工作遇到迷茫时,也有昔日的老师、尊敬的长辈及时出现为我指点迷津……正因为生活中曾经获得过这么多的温暖,如今的我也特别愿意向比自己更年轻、初入职场的小妹妹伸出援助之手。比如看到剧中吴越扮演的女上司劝陈可早点学车拿驾照时,我不禁哑然失笑——这话,我也跟多少身边的小姑娘说过呀!我甚至也在她们要换工作的时候给过建议、要买房时借给过钱、失恋时收留过她们……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作为一个都市剧,《北京女子图鉴》里最引人关注的部分,应该是陈可兜兜转转十年间经历的感情和婚姻,她遇到的每一个男人,和从这每一段感情中收获的东西。关于这部分的看点,现在剧情还没有完全展开,我也不想像还未看过的朋友做太多剧透。但我想说的是,这部分很好看,可它绝非一个女人生活和成长的全部。我更希望你们从这部剧中看到的,是“京城居,大不易”的前提之下,一个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外地女孩,如何凭借勇气、努力和智慧,直面自己的人生,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内心扑面相逢,与城市长相厮守的过程。那种热气蒸腾的生命力,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希望你能从这部剧里,找到自己的风雨来时路,也看清脚下的前程。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喜欢这篇文章,就赞赏一下哦!

《北京女子图鉴》:与生活短兵相接,与城市长相厮守

最后,向大家安利“麻范儿”今年新张开业的小店——“麻范儿好物”,2000多个彩妆、护肤、生活美学好物在那里等着大家,每周还会不定期上新,并推出限时优惠和团购等福利。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进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