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子兵法》和《戰爭論》談東西方的思維差異

在全世界所有軍事理論的著作中,最著名的要數孫武的《孫子兵法》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了。中國能夠在西方普及的讀物,兩隻巴掌就能數全,《孫子兵法》是一本。女兒中學畢業時,她的校長(也是她的選課指導老師),一位學哲學的博士,送給她一本《孫子兵法》(英文名稱是The Arts of War,翻譯回來是《戰爭的藝術》),讓她今後研讀。從這麼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這本書在西方的流行程度和影響力。《孫子兵法》最了不起的地方有兩點,首先它非常全面地概括了戰爭中和戰略有關的方方面面,雖然不能說算無遺策,但是覆蓋面卻非常完備。其次,孫武在兩千多年前,就能有如此智慧,以至於他的觀點至今都不過時。

從《孫子兵法》和《戰爭論》談東西方的思維差異

但是,一個人如果僅僅熟讀了《孫子兵法》就想去打仗,結果就是又一個趙括。因為它並不教人具體的作戰方法(不僅是在戰術方面,在一些戰略層面也是如此),或者說,它不具有可操作性。這並不是因為孫武本人是個單純的理論家(事實上他很能打仗,在幫助吳王伐楚的戰爭中,率領吳軍長驅千里,五戰五勝,終滅亡楚國),而是因為中國的哲學強調“道可道,非常道”、“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這樣的哲學思想,並不重視具體的操作。具體到打仗上,中國最傑出的軍事家講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飛語),完全靠悟性。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傑出名將的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除了韓信學過兵法,剩下來的都沒有記載受過正規的兵法訓練,霍去病更是乾脆告訴漢武帝讀兵法沒用。作為一代名將的霍去病得到這個結論,是因為他發現兵法對他沒有指導意義。如果兵法真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那麼他或許不會說這種話。

從《孫子兵法》和《戰爭論》談東西方的思維差異

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兵法,帶來的一個大問題是,名將的成功根本不可複製,即便是將門,也未必有虎子。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明初名將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沒有半點乃父之風。中國古代有很多種學校,包括師傅帶徒弟的作坊也可以看成小規模的職業學校,但就是沒有太正規的軍校,因為打仗的藝術無法傳授,要靠自己體會。因此,到了明清時期,將領們的作戰水平還不如韓白衛霍。

德國人相比之下比較較真,他們有一句名言“生活是具體的”(關於這一點,以後我會仔細講),意思是,做什麼事的時候,別盡說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給出一個可操作的步驟來。正是靠這種方法論的指導,伯特格爾在研製瓷器時,才記錄下來了三萬次實驗的細節,包括配方和流程。今天,人們根據保存在德雷斯頓檔案館裡的這些資料,能夠複製出當年任何一款瓷器。相比之下,中國靠悟性和偶然發現發明出的各種名瓷,燒製方法今天已經失傳了,在過去的一千多年裡,瓷器的燒製一直走不出發明-失傳-再發明-再失傳的怪圈。

回到兵法的話題上,補上《孫子兵法》這個遺漏的是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克勞塞維茨軍旅生涯的成就相比孫武簡直就是地下天上之別--他不僅沒有指揮過像樣的戰役,而且還是拿破崙大軍的俘虜。但是,克勞塞維茨非常具有德國人愛思考的習慣,他從在監獄裡就一直思考為什麼仗會打敗,如何才能打勝仗。後來他畢一生的精力,寫下了鉅著《戰爭論》。《戰爭論》可以講是《孫子兵法》的補充,但是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一個沒有上戰場打過仗的人,在軍校裡學習了《戰爭論》,軍事素養都會有很大提高。

從《孫子兵法》和《戰爭論》談東西方的思維差異

當然,我講這些事情並不是對打仗感興趣,而是想借此說明可操作性在管理公司上的重要性。騰訊曾經花重金請了韋爾奇的助手,GE和高盛的首席培訓官科爾(Steve Kerr)對幹部進行培訓。科爾認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必須為公司設定好三件事情--願景、目標和可操作的步驟(和我在第三封信裡講的願景-目標-道路意思差不多)。國內大部分公司前兩件事情做得大多不差。比如騰訊的願景是,做中國最受尊敬的互聯網公司。科爾講,這個願景很好,但是接下來怎麼辦?大家就開始制定目標了,大部分人都說,我們重視產品質量,服務好顧客(用戶)......,然後就沒了。科爾講,這樣定目標毫無意義,接下來願景也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因為它們沒有可操作性。在世界上,還沒有聽說哪家公司講,自己不重視產品質量,不好好服務客戶的,因此這種目標訂了等於白訂,一年後回過頭來看,所有的問題都還存在。

從《孫子兵法》和《戰爭論》談東西方的思維差異

那麼什麼是可以操作和衡量的好目標呢?比如說,對騰訊這樣以開發軟件為主的公司,可以設定“將程序的單元測試覆蓋率從目前的5%,增加到50%”這一類可操作的目標,只要這個目標達到了,產品質量自然提高。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具體可操作的步驟,比如代碼沒有單元測試就不能提交,寫單元測試超過多少,就發給一筆獎金等等。這樣一來,產品的質量就不再是靠一兩個總監發揮個人領導藝術了,而是有一個系統的方法來保障。當每一個目標實現後,願景也就不遠了。

我們必須承認,在思維方式上,東西方有很大差別,東方人比較浪漫,比較喜歡依靠人的力量,很多事情的成敗要看人的悟性。西方人比較死板,喜歡尋找一些方法,使得任何人使用了,都能夠獲得成功,可操作性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後,很難靠人天生的溝通能力去管理,因為我們溝通能力其實已經被基因限制死了。一個人只能有精力和150個人打交道。因此,這時候就需要有系統的方法,有可操作的步驟對大組織進行管理,完成大事情,成功也才可以複製。

從《孫子兵法》和《戰爭論》談東西方的思維差異

今天我們從兵法出發,講了東西方思維的差異。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