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已經下結論:中國電動車泡沫崩潰在即(關注日媒)

很多時候媒體通過標題來吸引人,所以免不了掛羊頭賣狗肉。

最近才看了《日經商務》週刊(2018年5月21日號),這期的封面文章如下:

日媒已經下結論:中國電動車泡沫崩潰在即(關注日媒)

翻譯成中文的話,應該是“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泡沫崩潰在即”。

趕緊查閱了相關的信息,看到6月17日,易車網有這樣一個報道:

“據最新數據,2018年1-5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27.5萬臺,同比增長159.1%;5月新能源乘用車單月銷量達到9.2萬輛,環比增長31.2%,同比增長159.1%,其中純電動乘用車共銷售73072臺,同比增長130%。”

http://news.bitauto.com/hao/wenzhang/819852

肯定日經商務記者寫文章時,沒有看到這篇報道,也沒有查閱2018年的中國電動車的銷量。估計“崩潰在即”言過其實了。

那麼為什麼會這麼期待中國電動車市場崩潰呢?

1)日本是汽油車生產大國,轉型電動車有些慢;

2)汽油車是一大產業,組裝廠商不能什麼都不顧就轉型電動車,置廣大的承包企業、零部件企業的員工於不顧;

3)中國沒有引領現代產業的先例,日企壓根兒不信中國企業能在電動車時代超越日本。

但寫文章,日本記者還是很認真的,本期內容有這樣一個表:

日媒已經下結論:中國電動車泡沫崩潰在即(關注日媒)

如果這個表上的數字沒有造假的話,我們可以這麼理解:

1)在2016年,中國電動車+插電混合動力車的市場為33.6萬臺,是日本2.5萬臺的13.4倍。也是美國16萬臺的2倍。

2)中國一旦決定上電動車,政策發生變化的可能性不大,今後加速度地發展電動車該是一個大的方向。

崩潰在即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中國電動車市場確實存在不少的問題。

大量資本的進入,形成了一些泡沫,這該是事實。一些企業沒有辦多久就會倒下。國家資本的鉅額援助,也助長了泡沫的形成,一旦政府援助減少,電動車企業、相關零部件企業就會面臨經營赤字。尤其讓騙取國家補助混飯吃的企業感到更加艱難了。

特別希望日經商務記者能採訪哪些在國家補助減額後,面臨困境的電動車企業,但好像沒有采訪到;也特別希望對中國泡沫的生成原因做深入的分析,但對中國的政策、企業經營的採訪及分析都欠了火候。

原本十分期待的封面文章,最後給人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