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針對男性的大男主戲,影視化後爲何成爲了女性向作品?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文丨四月天

來源丨搜狐娛樂

9月28日,湖南衛視的微博號“青春進行時”宣佈,原本在週一至週三22:00點檔播出的電視劇《鬥破蒼穹》將從下週起調檔至每週三週四22:00播出,而週一週二22:00將播出湖南衛視之前的日播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網上引起了不小反響,很多觀眾認為湖南衛視如此排播,實際上將《鬥破蒼穹》原本就不高的收視讓位給了《涼生》一部分,對於《鬥破蒼穹》之後的收視將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但是也有觀眾指出,《鬥破蒼穹》自開播至今,收視一直較為低迷,湖南衛視在三部劇中最後選擇把《鬥破蒼穹》放在收視最不佔優勢的週三週四的22:00播出也是意料之中。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不論這樣的排播是否合理,但至少說明,玄幻IP大劇《鬥破蒼穹》播出後的收視效果讓湖南衛視感到失望,否則也不至於為《涼生》這樣一部日播收視率連1%都沒破的電視劇讓檔期。事實上,《鬥破蒼穹》讓人失望的不僅僅是不及預期的收視率,還有反映觀眾對這部劇滿意度的豆瓣評分,只有可憐的5.4分。

電視劇《鬥破蒼穹》如此低迷的市場反響,跟其原著曾在起點中文網1億4千多萬點擊率的影響力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但是電視劇《鬥破蒼穹》的撲街早在意料之中,因為網文IP改編的大男主劇撲街已經成為了國產電視劇的常態,僅今年包括《鬥破蒼穹》在內就有三部,其他兩部分別是豆瓣評分3.1分的《莽荒紀》和豆瓣評分只有5.0的《武動乾坤》。

不止今年,往年大男主IP劇的撲街也並不鮮見,2016年播出的《誅仙青雲志》和2017年的《擇天記》《海上牧雲記》,也都遭遇了收視和口碑的雙重失利。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縱觀近年來播出的男性向的IP劇,幾乎都是根據起點中文網的頭部天價IP所改編,並且斥巨資打造, 比如造價3億的《海上牧雲記》,4億的《擇天記》,以及6億的《武動乾坤》……無一不是大手筆,演員人選上也都是李易峰、鹿晗、楊洋、吳磊這樣國內頂尖的流量演員。在這些劇的背後,甚至還有曹盾、張黎這樣曾經打造過經典大劇的金牌導演。

無論從粉絲基數還是製作班底來看,這些劇都相比其他劇更有成為爆款的可能,所以開播之前觀眾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但開播之後卻都遭遇了收視和口碑的滑鐵盧。

不過相比大男主劇收視的慘淡,同樣是根據網文IP改編,斥巨資和豪華演員陣容打造的女強劇卻在近些年來風生水起,爆款不斷,僅今年夏天就有《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兩部爆款劇。由此可見,相比女強IP,男性向IP劇在市場中並不佔優勢。

男頻IP改編難度大,影視化經常遭遇“毀原著”

近些年來,隨著影視行業對於內容需求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

大多數的網絡小說被分為男頻和女頻兩大類,所謂的男頻,即是以男性視角為主人公的網文作品,女頻則相反。男頻佔據了網文江湖的大半壁江山,在2017年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富豪榜上,排行前十名的作家均為男性,其創作的作品也均是男性向的網文。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天蠶土豆就是男頻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武動乾坤》和《鬥破蒼穹》皆是出自其筆下。在被改編成影視劇之前,這兩部作品在網上擁有著廣泛的男性受眾群體和非常好的口碑,但是改編成影視劇後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彈幕上對男頻IP劇吐槽最多的,除了特效,就是對於原著的過度改編。

以《鬥破蒼穹》為例,這是一部比較典型的升級打怪的男頻小說,男主人公蕭炎從小失去母親,是個被人瞧不起的廢柴,在藥老的幫助下,在迦南學院一路闖關升級,歷經重重考驗,最後修煉到了最高等級,打敗了大魔王魂殿。

原著小說共有550萬字,最終經過大刀闊斧的刪改,改編成了45集的電視劇。可想而知,要把這麼長篇幅的一部網文小說壓縮成45集,除了大的故事梗概未變之外,很多細節都已經被改的面目全非,很多原著黨甚至吐槽“彷彿看了一部假的《鬥破蒼穹》,真的《倚天屠龍記》”。

跟《鬥破蒼穹》一樣遭受質疑的還有《武動乾坤》,看過原著的人再看電視劇之後表示“除了劇名之外,看不出哪裡有小說的影子”。毫無疑問,男頻IP改編電視劇大多存在“毀原著”的問題。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原本的男頻IP在被影視化之前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為何編劇們在影視化的過程中要吃力不討好的“毀原著”?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男頻IP大多為玄幻類型,世界觀太過龐大,人物支線過多,大多數玄幻類型的網文為了構築起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動輒上百萬字,上百個人物,因為是連載,大多數的作家甚至還會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對於只有幾十集內容的電視劇來說,如此龐大的體量明顯不大現實,所以編劇在改編的過程中只能大刀闊斧的砍掉那些缺乏邏輯的劇情、重複的故事內容和不是很必要的配角戲份。

其次,求“爽”是所有男頻IP的目的所在,大多數的男頻小說都在表達一個主題“屌絲逆襲”,《武動乾坤》和《鬥破蒼穹》都打出了“莫欺少年窮”的口號,故事的走向也是主人公一步步成長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

在電視劇中,為了儘快進入主線,編劇們往往一開始就介紹清楚了故事背景和最終的對手,比如《鬥破蒼穹》和《武動乾坤》都在第一集開頭劇透了終極BOSS魂殿和異魔。這樣觀眾就有了一種上帝視角,沒有了小說為了引起觀眾的好奇心,採用非線性敘事的探索感,也就缺少了男頻小說最重要的爽感。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最後,男頻小說的讀者主要為男性觀眾,所以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為了迎合受眾,物化女性的現象比較普遍,女性角色比較單薄,大多是為了襯托男主角的魅力而存在,在轉換成影視作品的過程中,考慮到價值觀的問題,編劇必須要對感情線進行處理。

以上三點導致了男頻IP在影視化的過程中,劇本和原著相去甚遠。最終的結果就是作品拍出來之後,原著粉因為對“毀原著”的改編結果不滿意於是拉低了口碑,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看到口碑太低自然也就失去了觀劇的興趣。

原著寫給男性觀眾,電視劇拍給女性觀眾

男頻小說影視化失敗除了劇本改編的原因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小說讀者群和電視劇觀眾群性別的錯位。

男頻小說主要是寫給男性觀眾看的,可是電視劇從演員選擇來看卻像是拍給女性觀眾看的。無論是李易峰、鹿晗,還是楊洋、吳磊明顯都是具有著龐大女性粉絲群體的小鮮肉,在這些劇的觀眾構成中,主演的粉絲也是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製片方選擇流量演員來擔綱男頻IP的男主,無非是出於“得女性觀眾者得收視”的考慮,無論從觀看電視劇的性別佔比,還是女性觀眾的傳播力度來看,這一點都沒有問題。但可惜的是,粉絲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對於大多數的女性來說,對於打怪升級的劇情實在是提不起多大興趣,對於打怪升級的劇情感興趣的男觀眾又對細皮嫩肉的小鮮肉們不待見。

從國內電視劇觀眾的觀劇喜好來看,女性觀眾對於“情感”和“耽美”類型的影視劇比較迷戀,男性觀眾則更喜歡古裝權謀。《琅琊榜》這一男頻IP之所以能夠獲得泛眾的喜愛,除了製作的精良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既兼顧到了男性觀眾對於權謀和復仇類故事的喜好,同時它也是一部耽美小說轉型的男頻劇。並且在演員選擇上,它也兼顧了男性和女性的審美需求。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起點中文網的付費用戶男性佔了絕大多數,而中國的電視劇觀眾裡女性則佔到了69%的超高比例,這說明小說和電視劇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受眾。

對於女頻網文改編的影視劇,只需要考慮如何取悅女性觀眾就可以,而男頻劇則需要同時去兼顧男性和女性受眾,這也是男頻劇為何撲街率高於女頻劇的原因所在。

男頻IP源源不斷被影視化,卻未能捕捉到觀眾“痛點”

男頻IP改編難度大,不被市場看好,但是男頻小說改編影視劇在近些年來卻呈爆發之勢,除了今年已經播出的三部劇之外,《九州縹緲錄》《豔勢番之新青年》《長安十二時辰》《大主宰》等多部高熱男頻IP都已經被拍成了電視劇,這又是為什麼呢?

最早男頻IP被搬上熒幕是受到網文IP被影視行業瘋搶的結果,早期被改編成影視劇的男頻小說基本上都是起點中文網排行前列的作品。其次,大女主戲遍地開花,造成了觀眾一定程度的疲勞,創作者試圖通過男頻來改改風向。

同時《琅琊榜》的走紅也讓很多創作者試圖通過男頻IP劇來撬動男性觀眾,在武俠劇沒落的當下,很多人寄希望於男頻IP劇的出現興許會填補男性觀眾的觀劇需求。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畢竟數年前,《亮劍》《士兵突擊》《潛伏》等男性向諜戰劇都曾掀起收視狂潮,《軍師聯盟》《大秦帝國之縱橫》等帶有歷史正劇氣質的大男主劇口碑、收視也不錯,《無證之罪》《白夜追兇》《河神》等男性向的網劇也堪稱成功。由此可見,大男主劇並非完全沒有生存空間,只是現在,男頻IP劇未能捕捉到觀眾“痛點”。

縱觀電視劇市場,仍然是《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之類的大女主戲獨領風騷,男頻IP劇則至今還沒有一部能夠成功突圍,甚至從最初的黃金檔逐漸淪落到了周播劇場。

即便觀眾已經對宮鬥和大女主感到厭倦,但是放眼望去,卻沒有一部網文IP改編的大男主劇能夠讓人提起興趣。

原著针对男性的大男主戏,影视化后为何成为了女性向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