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手雷?放毒氣?漫灌水?地道戰可不是你想像的那麼脆弱

扔手雷?放毒氣?漫灌水?地道戰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脆弱

地道戰是中國人民抗日遊擊戰爭中革命軍民的一種創造,看過電影《地道戰》的盆友,對劇中我游擊隊員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勇敢印象很深,但是,也有不少同志對地道戰的抗打擊能力有很大疑問,在封閉的地道內,游擊隊員不會擔心被手雷、漫水和毒氣的威脅嗎?其實,大家多慮了。

扔手雷?放毒氣?漫灌水?地道戰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脆弱

地道鬥爭最早的發源地在冀中地區。地道的形成是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的。開始地方幹部和人民群眾為了防敵抓擄,在不得已時就藏入菜窖、山藥窖內。繼而挖掘了隱蔽洞,也只是挖在家中或院落裡,叫'地窨子',也叫'口袋洞'、'蛤蟆蹲'。在這種洞裡不能活動,不能作戰,只能消極隱蔽,敵人一旦發現,很難逃脫。

初級的地道,最早出現在蠡縣。蠡縣離保定很近,環境又殘酷,所以地道先從那裡發展起來。那個時期的地道僅是在村外的一個洞而已。單個的地洞由於無法轉移,隱蔽效能有限,慢慢發展為地洞之間的聯通,形成所謂地道。當敵人進行搜索時,"死窟窿"裡的人是逃不出敵人的手掌的,於是長距離的地道開始挖掘了,不但每家的地道都通著,而且地道從這個村莊通到了那個村莊,通到四周圍的村莊去。

扔手雷?放毒氣?漫灌水?地道戰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脆弱

實際上後期的地道戰,地道已經極大的拓展,聯通了。不僅是家際的,而且是覆蓋了整個村莊甚至通到村外,聯通到其他村莊。這是一個包含了預警、隱蔽、殺傷和撤離功能的體系。軍民不僅可以依靠地道撤退和疏散物資,也可以在村莊內隱蔽機動對日偽造成殺傷,甚至可以機動到村莊外進行打擊。

這樣的地道會怕手雷?炸也就炸到地道口的一段而已。實際上經過完善的地道甚至可以抵抗灌水和毒煙的殺傷,因為它擁有自己備用的避水系統,系統,水灌進去之後,地道中的內道的人將內外兩條通道系統的連接門封死,外道不僅連接著出口還連接了許多的排水口,遇到敵人放毒氣,無非就是把門再加點灰封嚴實了罷了。

扔手雷?放毒氣?漫灌水?地道戰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脆弱

另外,地道系統不光有通道來轉轉,還有很多小開間的指揮室,各指揮室用掏空的竹筒作為聲音媒介用來相互傳遞指揮信號,同時地下和地上的暗哨也是相連的,所以外面鬼子有什麼舉動地下的人都能第一時間瞭解,這是地道戰可怕的關鍵,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戰爭的不對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