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卻的記憶——記尋訪烈士張榮貴後人之路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1949年,32歲的張榮貴也許怎麼也沒想到,69年後,有關於他的消息牽動著一座城市的心。

半個月前,我們發佈了一條為烈士張榮貴尋找後人的消息,引起廣大市民關注。文中,一張老舊的陣亡通知書告訴著我們關於烈士的全部信息:“張榮貴,湖北省荊門縣黃土坡村人,586團九連戰士,1949年1月入伍,太原戰役犧牲。”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張榮貴烈士的陣亡通知書

“太原戰役”、“荊門籍”、“黃土坡”,這些關鍵詞描繪出一幅幅潦草的畫像:戰士即將背上行囊遠征,轉身揮手告別,寬慰家人勝利之日就是相見之時;戰場上,勢如破竹的英雄們衝向敵陣,他卻不幸被連天的炮火擊中,失去意識前,心心念唸的,還是那個生養自己的“黃土坡”……

先烈用生命換來了現世安寧,卻一直未能魂歸故里。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更不能讓這份記憶被遺忘!於是,我們做了一個決定:行動起來!尋找張榮貴烈士的後人,送上這份遲到的陣亡通知書。

說來容易做來難。距張榮貴犧牲已經過去了將近70年,時過境遷,是否還有人存有關於他的記憶?陣亡通知書上寥寥幾筆,能否帶著我們尋到當年的“黃土坡”?茫茫人海,要找到一個69年前戰死的英烈的後人,又該從何處開始呢?

我們兵分幾路,立即聯繫市公安局、民政局、檔案局翻閱查找資料,把目標鎖定在解放前舊荊門縣管轄的區域。遺憾的是,並未在現有資料中找到張榮貴烈士的任何信息。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荊門新聞網記者在市檔案局查詢烈士名錄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在熱心網友留言提到的20餘個關於烈士和“黃土坡”的線索中,我們篩選了最有可能的5個逐一排查。熱心市民王先生8點剛過就打來電話提供建議;牌樓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利用週末休息時間篩查有價值的信息;八里乾溝的周主任鼓勵我們:“一定可以找到!”;沙洋縣政府工作人員一聽說要找烈士後人,馬上幫忙聯繫各村各戶;京山市的一位村書記挨家挨戶地跑到老鄉家裡,想打聽出一些有用的線索;慄溪鎮新華村袁書記是個熱心的人,帶著我們爬上“黃土坡埡子”,還說:“如果你們決定上山通過墓碑找線索,我們就在前面給你們開路!”……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記者採訪慄溪鎮新華村陳其美老人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9月13日,記者一行來到東寶區慄溪鎮新華村,村裡老人告訴記者,解放前這裡也一直叫“黃土坡”,只是張姓很少,以前的張姓人家也已經搬走,失去了聯繫。也許能從張家老屋的碑文中尋找一絲線索。因為天色已晚,我們未能前往山頂。從新華村回來後,我們將當天所聞整理成稿件發出,這一次收到了比前一次更熱烈的回應。留言裡,網友所說的地方和我們排查的方向基本吻合,這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雖然希望渺茫,我們還是與袁書記約定了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再次來到新華村尋找張家碑文。“開荒進山”並不容易,山上是荒蕪之地,已無路可走。所幸一路有熱心的村民在前面砍掉荊棘,我們在後面跟著,這才勉強在中午時分到達。由於年月太久,碑文表面已經被風化得不成樣子。村民用石塊沿著脈絡再次將碑文磨出來!結果讓我們漸漸確定了一個事實——新華村這邊的“黃土坡”,也不是我們要找的地方。雖然新華村被否定了,但誰說這不是另一種程度上的進展呢?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村民用石子磨出碑文

也許是“好事多磨”,篩選出的沙洋、牌樓、子陵、仙居等地的“黃土坡”,隨後都被我們一一排除,尋訪活動一時間失去了頭緒。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記者在牌樓農戶家中尋訪線索

這時,桌上的一頁筆記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是一份來自市民張先生的報料,記錄著:漳河八廟村裡張姓人家很多,在當地正好就有‘榮’字輩,有位張榮勝老人已經93歲。而且,距離八廟村不遠處就有個“黃土坡”。

這份資料躺在桌上已有一天,我們都覺得它描述得過於“可信”了,這麼多巧合,彷彿已經看見我們苦苦尋找的張榮貴站在了八廟村頭一樣。

也許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經過一番聯繫,張先生二話沒說,帶著我們踏上了去往八廟村的路。

“張榮勝老爺子,你別看他年紀大,頭腦靈光得很!每天都要走幾里路到鎮上和人聊天。”張先生的話讓我們心中有了底。

冒著淅瀝的小雨,我們來到張榮勝老人家裡。老人正在剝玉米,黃燦燦的顆粒裝了大半個桶。剛剛坐定,張先生便主動問老人:“那個參軍犧牲的張榮貴,是這兒的人吧?”

“是,是這裡人!”老人不加猶豫,“他和我們家走得很近。”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張榮勝老人(中)接受採訪

篤定的語氣讓我們驚喜萬分,一行人就這樣和老人聊上了。老人所說與我們得到的信息大致一致,只有一些出生和入伍時間上的細微差別。從他口中,我們知道了“張榮貴”的家庭狀況:他自願參軍,那時尚未結婚;他只有一個親哥哥,早年病逝,妻子改了嫁。兄弟二人都沒有後人。這讓我們既喜又憂:“喜”的是,記憶清晰的老人所說的“張榮貴”很有可能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憂”的是就算查明瞭他的身份,家族無後,這份陣亡通知書又應該給誰呢?

臨走前,我們最後確認了一次張榮勝老人的姓名。“您名字中間的那個字,是草字頭的‘榮’吧?”老人掀開門簾從屋內走出來,手指在空中比劃:“就是那個‘榮華富貴’的‘榮’!”

雨漸漸停了,陽光從雲層縫隙中探出頭,“真相”似乎就在眼前。我們無法揣度當年的張榮貴是以怎樣的心情告別了故鄉和家人,踏上了從軍之路。其實,是否找到張榮貴的後人已經不那麼重要。來自四面八方陌生人的熱心和善意,才更像黑暗中的燈火,照亮了我們的尋訪之路;這些荊門人民熱切的牽掛,最終會指引英雄歸家。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結言

張榮貴走時

共和國還未建成,滿目瘡痍

如今,她已安穩度過了69載

千千萬萬個“張榮貴”鑄造了她最堅固的基石

這一份不能忘卻的家國記憶

未來也必將回蕩在每個人心間…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寻访烈士张荣贵后人之路

熱點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