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 停留在那匆忙的脚步声中 54岁警官英年早逝

苍山垂首哀休语,秋风含泪咽无声。

“9月6日下午,政法委会议,雪亮工程……”在公安鄠邑分局党委委员王护强同志办公桌厚厚的文件旁,反扣着他的工作笔记,这是笔记本上最后的记录。

生命的最后 停留在那匆忙的脚步声中 54岁警官英年早逝

从警31载,身体健壮却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还不到54岁的他就这样倒下了。“警英忽陨落,哀歌惊鄠邑。”鄠邑区各界人士惊闻王护强同志突然离世的消息,哀痛不已,纷纷以各种方式进行悼念。

9月6日下午,他对指挥中心的民警说,明天到祖庵去查看监控。

9月6日下午,他对身体不好的民警说,晚上跟我一块打拳。

言犹在耳,却都成为了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整个八月,他都奔波在鄠邑区的各个角落

生命的最后 停留在那匆忙的脚步声中 54岁警官英年早逝

今年八月份,王护强承担起了“雪亮工程”的分管工作。接手第一天,他就召集相关单位开会,了解摸清了全区监控的大致现状。“会开完了就没停,他让我赶紧联系有关单位,到现场去。”指挥中心负责人丁恒博说。那段时间,连续的高温天气,他带着指挥中心民警,和电力、广电部门的同志天天在外面跑,实地考察,一个点位一个点位的仔细查看,现场协商解决方案。

“我自己不跑不放心。”这是王护强生前对丁恒博说过的话。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难处他亲自去协调,碰到了问题他一个个克服。辛勤的付出总会有收获。9月初,鄠邑区“雪亮工程”取得了高效进展和优异成绩,走在了全市前列,受到了市综治委的点名表扬。

“工作有了实质进展,他自己身体却被掏空了……”说到这里,丁恒博早已泣不成声。

生命的最后 停留在那匆忙的脚步声中 54岁警官英年早逝

头一天下午5点多,王护强从政法委开完会后来到了指挥中心,对指挥中心机要室进行检查,要求配备灭火器,保证安全。说完,他又匆忙上了楼,小跑去了网监大队......这是丁恒博眼中,王护强工作的最后一幕。

带领“派出所”白手起家,手把手教民警办案

生命的最后 停留在那匆忙的脚步声中 54岁警官英年早逝

2003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户县(现鄠邑区)在县城东部设立了沣京工业园。同时,为维护园区安全稳定和营商环境,户县公安局(现鄠邑分局)成立了沣京分局(现沣京路派出所)。当时,沣京分局没有编制,没有办公场所,只有一万元的启动资金,只能在临时租借的地方办公。王护强受命由交警大队调任该分局第一任局长,上任以后,在抓工作的同时,始终马不停蹄地在为分局的建设奔波。一晃到了2007年,沣京分局正式挂牌,崭新的办公大楼矗立在沣京工业园的重要区域。在与此同时的省厅进行的等级评定中,沣京分局越过了“三级派出所”,直接被授予“二级派出所”。这是一项斐然的成绩!

生命的最后 停留在那匆忙的脚步声中 54岁警官英年早逝

据渭丰派出所副所长杨荣回忆,当时他在沣京分局当民警的时候,是王护强手把手地教他做笔录、办案子。“领导很细心,要求很严格,大小事事必躬亲。”交谈中,我得知当时王护强还给他们编了一首出警“三字经”。“群体事,莫慌张。查其因,勤汇报……”杨荣顺口便念了两句上来,然后便被一阵不住地抽泣打断了。

9月6日下午,他还向王护强汇报了一起散布谣言案件。第二天早上7点,听闻噩耗的杨荣,双手不停地发抖,紧紧地攥着自己的衣角,久久无法松开……

“这个领导怎么这么‘难说话’”

这个领导“难说话”。鄠邑分局跟王护强接触过的民警,几乎有着共同的感触。

王护强曾分管治安工作。有一次,治安大队内勤民警任俊妮拿着一份给市局报告找他签字,结果他把报告彻头彻尾改了个遍。本来签字用不了多久,但是任俊妮还足足被教育了十几分钟。

政工科长出身的王护强,对文字有着由衷地热爱。今年7月,他专门撰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基层民警应练好“五个基本功”》,分别是“语言文字功、法律理论功、电脑应用功、擒拿格斗功、心理素质功”。

“对于每件事情、每项工作,他都要追问规章制度。”网监大队张乃余告诉我,领导刚分管网监工作的时候,就找他谈话,询问工作流程,要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他曾对分管单位的民警们说,做什么事都要讲规矩,做人也是一样。

在8月份的“雪亮工程”工作中,他不仅要听汇报,还要仔细查看每一项数据、每一条信息,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便要向民警问个明白。

可见,王护强“难说话”,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身正气,穿的衣服都洗得发白了

王护强1米82的身高,身材魁梧,一脸英气。

“领导为人很清正。”和王护强一起工作过的民警们都这么说,他很少在外面应酬,几乎从不在外面“吃饭”,晚上下班了直接就回家。

有一回,他带领网监大队的民警到派出所检查工作。工作谈完,眼看到了午饭时间,有人提议去附近餐馆吃个饭。“咱就在灶上吃面。”王护强说,基层的兄弟们很辛苦,咱不能给基层添麻烦。

细心的民警发现,王护强身上总是那么几件衣服来回换。“有一件衣服都洗的发白了,他还穿着。”曾经和王护强共事过的民警韩红勃回忆说,他的警服也都是旧的。一次外出工作的时候,和王护强一起的民警发现他的警服破了,便建议他换一件新的。王护强婉拒后说,警服旧的才穿着有意义,回去缝一缝就行了。

在他的办公室里,只有简单的沙发、茶几、书柜等用品。办公桌上始终整齐地堆放着一沓文件,和一台警用笔记本电脑,电脑旁的鼠标,已经被手指磨得掉了颜色。

帮扶对象:遗憾没机会报答他了

“这么好的人,咋就突然走了?!”47岁的鄠邑区五竹镇董村村民肖小民痛心地说。

肖小民是王护强的帮扶对象,因为天生残疾,缺乏劳动能力,靠着低保生活,当初自己也是住在弟弟家里。因为弟弟、弟媳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肖小民一人在家生活。王护强第一次到家中慰问,就动手帮忙清除杂草、平整院子,打扫了屋里的卫生,甚至清洗餐具、厨房,一个乱糟糟的家里瞬间干警整洁了许多。

了解了肖小民的具体情况后,王护强很快根据政策帮他盖起了一间房子。隔三岔五,逢年过节,王护强都会去看望他。原来像混日子一样的肖小民,逐渐有了生活的信心。

9月4日,由于工作忙抽不开身,王护强专门打电话给村支书,问房子电装好了没有?厕所修的如何了?还要村支书向肖小民代为转达歉意。

9月8日,听闻消息的肖小民由村干部带着来到了王护强灵堂前,深深地鞠了三躬。眼含着热泪,肖小民述说着对王护强的感恩和自己的遗憾。

说起王护强在村里帮扶的情形,他感激地说:“王委员本来是帮扶肖小民的,但他也给我们村帮了大忙。”原来,董村的饮水是从其他村接过来的,经常会断水。王护强有一次了解了情况,现场就协调了镇政府,报告了区领导,当天就给董村的机井安装了变频柜,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

那一声声干咳,再也听不到了

王护强身体健硕,业余时间爱好红拳,且颇有研究。2015年,他还结合自己打拳的心得出版了一本小书——《七九六合导引功法》,并向大家赠送。书中包含着打拳的要领,他的练拳体会,还有他亲自示范动作的照片。前段时间接受过王护强赠书的西户网站长杨继昌,听闻了他去世的消息,又一次拿出了书册,却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王护强经常教育年轻民警,要多锻炼身体。鄠邑分局拘留所副所长耿卫军,曾任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他说:“我去年身体不好,他还专门找我,说要教我打拳......”说话间,耿卫军几度哽咽。

王护强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痰盂,那是因为他有咽炎的毛病。大伙都已经记不起,他患咽炎多少年了。对此他并不在意,他认为自己身体很好,这点毛病算不了啥。

就在鄠邑分局发布唁讯的链接下面,有这样一句留言:“干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就是没操心好自己的身体。”

局大院的民警,经常都能听见王护强因为咽炎干咳的声音,周末的时候亦是如此。大伙都已经习惯了他每次那大声地干咳,从起初担心,到后来觉得听了踏实......

自9月7号凌晨4时30分起,那一声声地干咳,再也回不来了......

王护强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然而现在,在摇摇晃晃的白烛影中,一缕英魂已随着燃烧的香烟扶摇而去。

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