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聲:爲幹事者撐腰,不讓一個清白幹部被冤枉誣告!

來源丨人民日報

為擔當者鼓勁,為幹事者撐腰!今日,《人民日報》刊文探討如何精準把握政策界限,優化容錯糾錯機制,切實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重實幹、重擔當、重實績,新時期選人用人的導向明確清晰。

人民日報發聲:為幹事者撐腰,不讓一個清白乾部被冤枉誣告!

以擔當激勵擔當

日前,雲南省紀委、省監委經過調查,首次以“澄清反饋會”的形式,給受到不實舉報的雙柏縣委主要領導進行了“面對面”的反饋,對失實舉報予以澄清,為擔當作為的幹部正了名,消除了顧慮。一段時間以來,多地類似舉措,在幹部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

在推進改革發展過程中,有的幹部因敢抓敢管得罪人而遭遇不實舉報,因敢闖敢試出現失誤而受到非議。這難免會給幹部擔當作為帶來思想上的困擾。當此之際,組織上及時對不實舉報進行澄清,還勇於任事的幹部一個公道,實質就是以擔當激勵擔當,以負責促進負責,必將給更多幹事創業的黨員幹部吃下“定心丸”,也有利於引導黨員幹部習慣在“放大鏡”和“聚光燈”下工作和生活。

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之義。不放過一個違法亂紀分子,也不讓一個清白乾部被冤枉誣告,方能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激勵廣大幹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容錯糾錯,如何卸包袱除顧慮

近一段時間,各地在實踐中將容錯糾錯機制落細落實,為幹部卸包袱除顧慮,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幹家,離不開鼓勵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環境。那麼,如何精準把握政策界限、優化容錯糾錯機制?

為擔當者鼓勁撐腰

一位種糧大戶因流轉資金短缺,無法足額支付村民地租,部分村民不讓他收割小麥。3名村幹部商議後認為,如不及時收割,損失就會擴大,就以農作物為抵押,從村農機專業合作社賬上借了8萬元給他。借款後來全部歸還了,3名村幹部還支付了700元利息損失。紀委調查核實這一情況後,啟動了容錯糾錯程序,並召開了聽證會。經鄉黨委集體研究,認定3人違反農機合作社章程規定的錯誤事實,但這個情況又符合容錯糾錯相關規定,決定予以容錯免責。

身處基層一線,工作千頭萬緒,把政策落到實處、推動創新發展,需要各級幹部奮發有為。客觀來說,絕大多數幹部都渴望在廣闊基層施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但是不少人抱有“幹得越多、出錯越多”的不當認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錯誤心態,往往導致畏首畏尾、錯失發展良機。

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幹成事,需要容錯糾錯機制發力。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有探索就難免有失誤。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事業時間緊任務重,以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幹部放開手腳幹事創業,為擔當者鼓勁撐腰,正當其時。

容錯也需繡花功夫

從事紀檢工作,一個感受就是,縱容了一個壞幹部,就會挫傷更多好乾部的積極性。對容錯糾錯區分不細,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建立健全機制,必須下一番繡花功夫,讓政策初衷和實踐結果相統一。

為想幹事的人撐腰鼓勁,這一點大家非常認同,難就難在容什麼、怎麼容、如何糾。現實中,由於幹部犯的錯誤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導致容錯的標準難以劃定;有的容錯過程缺乏透明公開,組織上解釋不清、當事人自辯不明;有的糾錯不及時,產生犯錯零成本的誤讀,讓老實本分的幹部感到不公平。解決好這些問題,方能發揮容錯糾錯應有的正向激勵作用。

容錯的邊界不能模糊。將容錯糾錯機制落細落實,需要把握好“三個區分開來”,遵循“事業為上、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容糾並舉”原則。與此同時,也要結合實際科學設計、精準施策。當前各地陸續出臺政策細化標準,引入聽證、公示等制度提高可行性,不失為有益探索。進一步來看,還需要樹立鮮明導向、築牢制度堤壩,讓容錯糾錯有章可循,給改革創新者吃下“定心丸”。

把握容錯糾錯尺度

一名能力突出的幹部,將一個經濟薄弱村發展成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可外出考察時私自改變路線去景點旅遊,被群眾舉報。上級黨委研究處理決定,有人認為要按規定嚴懲,有人卻主張給予容錯,最後組織決定:容錯不能將功抵過,違紀絕不容忍,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

建立允許失敗、寬容犯錯的容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一定的試錯空間。但容錯不是護短,更不是“丹書鐵券”。那些“只要幹事,所有錯誤組織都會包容”的錯誤想法,拿容錯當“保護傘”、搞紀律鬆綁的錯誤做法,與“為擔當者撐腰鼓勁”的初衷背道而馳。

新時代呼喚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闖將”,而不是“不幹事、不出事”的太平官,更不是心存僥倖、頂風作案的違紀者。準確把握容錯糾錯的尺度,需要組織部門嚴明規則、立好規矩。對不該容、不能容的堅持“零容忍”,對激勵變縱容、保護變庇護、將錯就錯等行為予以堅決懲治。惟其如此,才能強化制度設計的正向激勵,營造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