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扶貧大有可爲 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如何從輸血變造血?

開放式扶貧大有可為 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如何從輸血變造血?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民營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一直是扶貧開發的重要力量。作為民企優秀代表,碧桂園集團今年將扶貧上升到主業的高度,確立地產是扶貧基石、扶貧優於地產的“雙主業”發展模式,在國內的民營企業探索企業社會責任之路上形成了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模式,為創新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機制提供了碧桂園方案。

那麼,民營企業在究竟是怎麼理解精準扶貧中的“精準”呢?輸血變成造血的精準扶貧之路該怎麼走,怎麼搭建這個平臺呢?扶貧工作中如何創新呢?

圍繞上述話題,在9月21日於廣東召開的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主辦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創新發展論壇”上,知名政界人士、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會長王巨祿、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碧桂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朱劍敏、碧桂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李靜等嘉賓就此展開探討。同時,論壇圍繞鄉村振興、產業項目扶貧、教育文化扶貧等議題展開頭腦風暴。

開放式扶貧大有可為

張志剛在發言時指出,擴大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之路。開放式扶貧,大有可為。重點把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潘震宙則提出,導致農村貧困的原因很複雜,既有外因也有內因。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既需要經濟、物質的幫扶,更需要文化的扶貧。如何用文化助力精準扶貧?對此,他建議:第一、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開展群眾性的文化、衛生、科技、體育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要重視優良家教、家訓、民俗家風的弘揚和繼承;第三、農村生態的保護要放在突出的位置;第四、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王巨祿則認為,消滅貧困,改變農村發展滯後的狀況必須尊重市場經濟的原理,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充分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各自應有的作用。此外,他還建議,應加強對農村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現代服務業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民接受現代服務業認識和能力。

那麼,怎麼理解精準扶貧中的“精準”呢?

對此,鄭文凱指出,“我理解的‘精準’,即為‘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個‘精準’,同時也要精確配置資源。實際上就是精準地解決貧困地區發展、貧困人口脫貧所面臨的制約性問題,即所謂的扶到根,扶到點,扶到人。”

精準扶貧之路輸血如何變造血?

當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是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也是民營企業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途徑。針對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有關方面就民營企業如何參與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展開對話,深入探討了民營企業如何打造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扶貧模式。

張紅宇認為,民營企業參加精準扶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理念。中國鄉村振興,精準脫貧,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第二,怎麼服務農民、幫助農民的做法。無論是通過公司加農戶的形式,還是公司加合作社加農民的方式。第三,怎麼富裕農民。作為企業家,怎樣回饋社會,如何幫助農民,增加農民的收入,也體現社會責任。

當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若一味的靠國家的“輸血”顯然是會“營養不良”的,只有靠自身充分“造血”才能得到健康長久發展。

就精準扶貧之路如何輸血變造血話題,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巡視員王樂君認為要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係:

第一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是根本。作為企業參與扶貧首先還是要找市場,不能盲目依賴政府。政府就是要做好規劃,培育主導產業,同時要完善相關的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就是包括有關的政策。第二,要處理好企業的盈利和農民增收,就是雙贏。第三就是處理企業發展可持續的關係。在發展過程中,環境資源的保護很重要,保護資源是一個紅線。第四,企業與新主體的關係,在扶貧過程中一定要探索產業特點跟不同主體優勢互補結合的優勢。

那麼,扶貧工作中該如何創新呢?對此,楊宜勇提出,“可以利用下一個30年土地承包的機會,既解決自身發展多元化的問題,同時也造福更多農民兄弟;另外,堅持扶貧工作的兩個根本點,物質層面的扶貧和精神層面的扶貧要互相結合,相得益彰,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近年來,積極投身扶貧事業,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的碧桂園集團則在具體的實踐中有著更多的思考。

“黨建扶貧方面,我們聯動各級黨組織,重點關注思想致貧的人群。同時,通過旅遊扶貧的方式激發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活力。產業扶貧方面,重點培育以農業為主的種養殖業,開展技能的培訓,聯合社會企業梳理提供相關產業鏈上的就業崗位。教育扶貧方面,設立教育基金,同時建立情感上鍊接,如要求家長建立一個微信群,每個月最少通一次電話等等,給予留守兒童情感上的關注。”碧桂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李靜從碧桂園的具體“4+X”扶貧實踐模式談創新思路。

在具體的扶貧實踐過程中,碧桂園也探新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道路。碧桂園集團黨委副書記、集團副總裁朱劍敏指出,下一步,碧桂園將全力推進“432”的計劃。第一是結合14縣的扶貧經驗率先創新建立“四庫”“四庫”——貧困戶的動態數據庫以及產業數據庫、就業崗位庫、智庫。第二,制定“三”個尋找——尋找一批青年致富帶頭人、尋找一批老村長、尋找一批深度貧困人口。第三,爭取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下,打造一些教育扶貧、消費扶貧方面的扶貧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