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與國家政策雙重催化下,“鄉村+康養”大有可為

隨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國民休閒旅遊的需求更加旺盛。另一方面,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以及鄉村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與鄉村好山好水好風光相得益彰,人們到鄉村養眼洗肺的願望更加強烈。據農村農業部數據,截至2017年底,國內鄉村旅遊經營主體已達33萬家,比2016年增加了3萬多家,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然而鄉村旅遊火爆的背後,過度投資、缺乏策劃規劃、一擁而上等粗放式發展模式使鄉村旅遊千篇一律、單一乏味等問題隨之而來。如何發揮鄉村旅遊各類資源富集的優勢,拓寬業態組合,避開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尷尬,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亟需解決的重點。

市場需求與國家政策雙重催化下,“鄉村+康養”大有可為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康養旅遊是健康養生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業態,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空間巨大。據預測,未來5年康養旅遊的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古語“農醫同源”,康養旅遊已成文旅項目投資熱點之一,鄉村旅遊如何把握機遇從中得利?

縱觀國內康養旅遊與鄉村旅遊發展,廣州智匯指出:隨著一度火爆的康養地產進入盤整等待期,多元化、多業態的康養產業正實現突破,比如“康養+休閒農業”、“康養+旅遊度假”等。目前一些康養旅遊,大多隻是在景區中增設SPA、康體理療等項目,這樣狹義的養生項目難以帶動起旅遊規劃區域內的康養旅遊產業。拓寬康養理念的再詮釋、豐富康養內容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載體,鄉村生態、人文、飲食、環境等資源富集,在人們對自然田園生活憧憬嚮往的推動下優勢尤為明顯。另外,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渴望在享受假期的同時康體保健、淨化身心。由此看來,鄉村旅遊濃厚的鄉土文化特色和天人共美、相生共榮的生態優勢與康養旅遊“山水養生、宗教養心、修煉養氣、文化養神、物產養身”的目的不謀而合。

市場需求與國家政策雙重催化下,“鄉村+康養”大有可為

以雲浮禪山天湖度假區為例,在項目總體策劃、規劃上,廣州智匯依山就勢,契合禪宗崇尚的山水田園、禪修身心的特點,以雲浮“中國禪都”文化背景為切入點,在食、宿、養、遊、娛等功能導入禪修、淨心、養生、康體的概念,從氣養、水養、食養、文養等方面把禪山天湖打造成宜遊、宜養、宜居的自然生態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區。概括來講,“鄉村+康養”的模式突破了鄉村旅遊的瓶頸束縛,利用鄉村空氣資源、氣候資源、山林資源、水體資源等,圍繞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規劃適合不同季節的康養旅遊項目,恰好填補了人們對休閒度假、迴歸自然、康養身心、“偷得浮生半日閒”需求的空白。以文鑄魂,匠心創意,才能讓好山好水風光發揮康養的天然優勢,書寫最動人的鄉愁。在市場需求與國家政策的雙重催化下,“鄉村+康養”融合發展的潛力不言而喻。

(本文來源廣州市智匯旅遊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官網,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