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两区”划定,有这么多好处,不知道你就亏大啦!

您有没有听说过“两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最近已经有进度报告了。


农业“两区”划定,有这么多好处,不知道你就亏大啦!

这两区划定是什么政策?关系到农民哪些事儿?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9月20日消息,截至7月底,全国已划定“两区”2.11亿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1.77亿亩;已启动“两区”划定的县(场)有1783个,占承担划定任务县(场)的65%;已开展外业调绘的县(场)916个,基本完成划定任务的县(场)共482个,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黑龙江三江平原、四川都江堰灌区和河南省驻马店市已整体连片完成划定。

一、这“两区”是干啥的?

2017年,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实行精准化管理,国务院就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提出意见。两区划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将“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划定“两区”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求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升,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依然艰巨。划定“两区”是落实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及国家重要农产品有效自给的重大举措。

划定“两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重大举措。

通过建立“两区”,进一步聚焦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用地细化落实到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保证。

划定“两区”是完善农业调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两区”为平台,集成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应用,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方式,有利于实现强农惠农政策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监测和精准评价,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生产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积极性,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建设。

“两区”划定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啥?

国家层面“两区”划定的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

辽宁地区“两区”划定的工作目标

从2017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4300万亩(水稻900万亩、玉米34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00万亩大豆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合计“两区”建设范围4600万亩。

——2017年,组织制定“两区”划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选择试点县先行开展划定工作,落实县“两区”划定任务。

——2018年,总结试点县划定经验,完善省级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组织划定工作培训,全面启动“两区”划定工作。

——2019年,9月底前完成全省“两区”划定任务,年底前逐级完成划定验收工作,制定“两区”建设规划。

三、在两区内有啥好处?

国家将增加“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两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重点领域,现有的高标准农田、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积极向“两区”倾斜。创新“两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国家将完善“两区”财政支持政策。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两区”范围内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率先在“两区”范围内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

国家创新“两区”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在符合条件的“两区”范围内探索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加大信贷支持。完善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联动机制,深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优先在“两区”范围内探索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试点。推动“两区”农业保险全覆盖,健全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