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在砚上抒发文人的思想感情是题铭中最为多见的。可以是由砚而生,也可以借砚而发,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入砚为铭。

| 吾身惜如玉 |

上海博物馆藏明陈洪绶铭端砚,砚左侧铭:“吾身与子惜如玉,慁之金谷则取辱。老莲。”抒发了陈洪绶(老莲)视金银钱谷、高官厚禄为耻辱的清风亮节。砚为长方形抄手式。砚面呈门字形,砚堂淌池式,砚心微凹,墨池下陷,砚尾有拦水线。砚上侧行书铭“香光主者砚”;左侧有行草书铭“吾身与子惜如玉,慁之金谷则取辱”。款落“老莲”。右侧隶书铭:“尔惟坚,劘之亦久;尔惟默,携之何咎;尔惟不炎,翼文明而雅,与孤清绝俗者相友。似。”有“龙媒文题”和“易斋老人”款。下有“蒋氏谨旃”和“陈从周臧”收藏印。砚背楷书铭:“己未,予候补寓都门,客挟是砚来,阅其题识,乃于越陈章侯故物。噫!畸人异好,赏鉴必精,亟宜珍之,以抵韩陵片石。”有“龙媒”款。

此砚上最为重要的是陈洪绶的题铭,书法骨气洞达,遒劲有力而又流畅自然。抒发了陈洪绶的人生感悟与道德评判。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明 陈洪绶铭端砚及拓片

陈洪绶(1598年至1652年),明代杰出画家。个性傲兀,生活放纵,不拘礼法。与北方人物画家崔子忠齐名,时称“南陈北崔”。此砚砚身有局部缺损,或许更能彰显其人孤傲不羁的性格。

蒋谨旃(1872年至1926年?),浙江海宁人,原名锦襄,字谨旃,家学渊源,工书法诗文,系徐志摩姑丈。

陈从周(1916年至2000年),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绍兴,原名郁文,晚年自称梓翁,室名梓室。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工诗词书画。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等。

| 意趣寄田田 |

清雍正丁未年(1727年)高凤翰铭田田端砚则以“君子之德”赞美他的田田端砚,同时也把自己的文人意趣寄寓其间。砚身雕绿黄色莲叶三片,筋脉分明,翻卷自如,而以砚堂为莲池,砚右侧刻“田田”二字,下有隶书铭“南村画砚”,背面隶书铭“翡翠屑金,香露泛碧,中通外直,为我守黑,渐之摩之,君子之德”。“髯高”篆文印,左侧刻“丁未”年款,为雍正五年(1727年)。附红木砚盒。

砚名“田田”原意指莲叶盛密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后引申为莲叶。宋姜夔《念奴娇》词:“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故所谓“田田”端砚亦即莲叶形端砚。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清雍正丁未年 高凤翰铭

田田端砚正背及拓片

高凤翰(1683年至1748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以书画篆刻闻名,富收藏,精鉴别。尤为嗜砚,藏砚千余方,择其佳者,题铭撰记,手书后大多自行琢刻,有《砚史》一书传世。

田田砚著录于高凤翰《砚史》摹本第九,旁有题:“此研为紫端石,而上多绿脉文理,则天成田田叶也。余因其似,倩能手成之,即名田田研而为之铭,如此。”落款:“南村识”,下有“事到可传皆是癖”篆书印。田田砚成于雍正五年(1727年),为传世最早的高凤翰铭砚。

| 为国纳贤良 |

乾隆辛丑年(1781年)钱载铭端砚上的砚铭则记录了文人为朝廷开科取士的指导思想。砚呈长方形。有火捺、青花等石品,其中砚右侧的一枚金钱火捺尤显不凡。砚面为淌水式,砚背琢覆手,砚两侧行书铭:“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会试,奉命知贡举,三月初六日入闱,携此砚。铭曰:‘方执圆融,择善而从。肃于外,惟至公。’”落款“礼部左侍郎钱载。”砚背的右下侧有“蒋谨旃氏”和“陈从周藏”收藏印。附漆砚盒。

钱载(1708年至1793年),字坤一,号萚石,晚号万松居士、百福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雍正十年(1732年)乡试副榜。乾隆元年(1736年)举鸿博,未用。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清乾隆辛丑年 钱载铭端砚及拓片

此砚是乾隆四十六年钱载任辛丑科会试知贡举(主掌贡举考试)时,携至考场之砚。清朝规定,会试首场考试为三月初九,考官提前三天(三月初六)入闱(进入考场)。砚铭“方执圆融,择善而从。肃于外,惟至公”。反映了钱载为国家招贤纳士的治国理念。

| 老去志不磨 |

清嘉庆癸亥年(1803年)伊秉绶铭半璧端砚上的题铭则彰显了伊秉绶老而弥坚的雄心。此砚呈半圆形,即半璧。有鱼脑冻、青花、火捺等石品。砚面淌池式,砚背平。砚周缘隶书铭:“娟娟隐半规,文心妙清绝。老去志不磨,观书眼如月。嘉庆癸亥年伊秉绶。”砚背缘篆书铭:“半璧弯环是泮水,难忘当年横经此。墨卿。”砚背楷书铭:“道光庚戌年(1850年)六月仲秋,象潮孙入泮,以先扬州公此研畀之,时咸丰元年(1851年)上巳,梅石老人记于遂昜官舍,倩韩彝斋兄刻石。”红木砚盒上隶书铭:“先扬州公半璧研。”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清嘉庆癸亥年 伊秉绶铭半璧端砚及拓

伊秉绶(1754年至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任惠州知府,扬州太守等官。喜绘画,工四体,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梅石老人即伊念曾(1790年至1861年),福建宁化人,秉绶子。字少沂,号梅石。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官严州同知。工篆、隶、镌刻。兼写山水、梅花。

此砚盒上题名作“先扬州公半璧研”,伊秉绶曾任扬州太守,故有“扬州公”之称,“先扬州公”是其后人对伊秉绶的尊谓。砚呈半璧形,又如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泮池,故有“半璧弯环是泮水”之言。斯砚有二段题铭,其中一段伊秉绶作于嘉庆九年(1803年),抒发了人老志不磨的情怀。另一段是伊秉绶之子伊念曾之铭,记录了道光庚戌年(1850年)象潮(无考)孙入泮(指童生经考试合格后被录取进入府州县学,因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入泮),伊念曾以此如泮水样砚赠之,并请韩彝刻铭的事情经过。“上巳”即阴历三月三日,“遂昜官 舍”是伊念曾的室名。

(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选自

2018年第8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人生百态 以砚为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