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兴|心外专送,使命必达!

上海儿童医院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医生、护士在彻夜守候,他们坚守的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死神手中夺回一个个生命。而在院外的“流动病房”120救护车,也是心胸外科白衣战士们与死神竞速的战场。从科主任到主治医师,心胸外科医师团队几乎人人都有乘坐120救护车跨省转运亲自照看危重患儿的经历,而这甚至成为了科室的“光荣传统”。

4月6日,周五。正当普通人正在享受清明假期踏青远游之时,心胸外科张儒舫主任和单兴医生正在手术台前度过他们的假期,一直到下午4点手术刚完成,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张儒舫主任就接到了电话:一名江西南昌的先心病患儿病情危重,当地医院无法为其手术,需要转运至上海。时间就是生命,刚下手术台的单兴医生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就动身启程,7个小时以后,他就已经见到了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乐乐(化名)。

刚满6个月的乐乐因发烧来院治疗,后因转为重症肺炎而住院。在心超检查中被发现患有罕见的冠状动脉异位。初见乐乐,单兴发现他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已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十多天,情况不佳,必须立刻转运。

单兴|心外专送,使命必达!

停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部楼外的上海急救120救护车

从上海出发时,单兴已经联系了上海的120救护车,救护车赶到后,7日中午12点,两名驾驶员、单兴和孩子父母,5个人组成的“护娃小队”出发了。从南昌到上海全程近700公里,开车需要约10个小时,正常人连续坐车10小时都会腰酸背痛,更何况已经离不开呼吸机的乐乐。焦急的父母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单兴。尽管他们一度称呼他“单(dan)”医生,但单兴并没有让他们担心,相反,他的“善心”让乐乐一路上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我从来没想到过坐救护车原来会晕车。”车厢封闭的环境、颠簸的路况,加上连日的劳累,使得单兴自己出现了不适的症状。他努力克服头晕呕吐,分表必争地投入到了照料乐乐的“生死竞速”中。陌生的环境、孤军奋战、生死时速……这一切使得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最担心的是因为路上颠簸,气管插管会脱落。”一路上,单兴都死死地盯着插管,除此之外,他还要为孩子挂水、用药,随时关注监护仪上的信息,每一个半小时要为孩子吸痰一次……车上的单兴简直成了无所不能的“千手观音”。救护车抵达医院,已是夜晚10点,整整10小时的长途转运,单兴没吃过一口食物,事实上,从前一天中午到现在差不多36小时,他只吃了一顿饭。

到院后乐乐直接被CICU病房收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身体状况得到稳定,于4月19日顺利接受了手术。到5月初,查房中的单兴欣喜地发现,这个曾经在千里转运途中眼睛都没眨几下的小家伙精神状态已经大大改善,胃口也和同龄正常孩子没太大区别了。

单兴|心外专送,使命必达!

单兴与小乐乐(化名)

谈到这次不同寻常的10小时跨省千里转运危重患儿,单兴却似乎习以为常。“这是我们科室的光荣传统,我只是继承了这一传统而已。”这番话确是实情。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上到主任,下到普通主治医师,已有7人参加过这样的跨省转运。最长的一次从贵州山区“千里奔袭”,长达20多小时。

常人会认为,分秒必争的抢救,是在手术室、在重症监护室。而在心胸外科真实的抢救是:往往在路上,甚至出发前抢救就已经开始了。是否要转运,如何转运,路上有突发情况如何应对……这些都考验行医者的经验、技术,更是使命担当。发善心服务患者,用善行化解担心,单兴医生交出了一份最好的答卷,也让心胸外科“心外专送,使命必达”这一服务“品牌”得以继续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