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愛國的後備軍:一億軍迷是如何煉成的

在中國,除了正規的軍隊武警等軍事力量外,還有一支隱藏的“軍隊”,這支“軍隊”人數異常龐大,在人群中其實也格外顯眼,這就是中國軍迷!然而現在很多人對於中國的軍迷群體不瞭解、不認同乃至存在誤解,作為一個關注軍事30年的軍迷,筆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關於中國軍迷群體的分析。

每個男孩心裡都有一把槍,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輛坦克,“信仰、血性、愛國”賦予了一些年輕人的某種使命感,這就是軍武情結,是絕大部分男性心中必然擁有的一部分。據統計中國目前擁有大約一億軍迷,其中80%的軍迷是男性,一半以上的軍迷也同時是資深的戰爭遊戲玩家,他們的年齡主要在18-30歲之間。

熱血愛國的後備軍:一億軍迷是如何煉成的

資料圖

軍迷通常指對軍事極為感興趣且有一定了解的民眾,對於這個群體,很多人不是特別瞭解,那麼我們就從軍迷是如何練成的說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一些人則對軍事有著特殊的興趣。光有特殊的興趣還不夠,要對軍事有十分充足的瞭解才能算是真正的軍迷。

在中國的軍事關注者中不少人對世界軍事有豐富的瞭解,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世界軍情,又或者是各國軍史戰史,都存在瞭如指掌的人物,這些人就是真正的軍迷。

軍迷是如何練成的

要成為一個軍迷,需要擁有豐富的軍事知識,這是作為一個軍迷的必要條件。以筆者自身為例,雖然不敢稱是頂尖的骨灰級軍迷,但是經過30年的對軍事方面的關注,對於世界各國的軍情動態、武器裝備,以及世界的著名戰爭歷史,都有比較深刻的瞭解。而就筆者認識的大量軍迷朋友而言。獲得這些軍事知識,最主要的原因是長期的積累,由於有對軍事的興趣愛好作為支撐,和對國家大事的深深的責任感,能夠進行長期的對軍事方面知識的收集和探索。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對軍事方面深深的熱愛和對國家的使命責任感,長期以來孜孜不倦地學習和探索,加上興趣和熱愛,這是成為軍迷的原因和動力。

熱血愛國的後備軍:一億軍迷是如何煉成的

資料圖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年代,要獲得軍事方面的知識並不困難,有一個相當好的辦法就是閱讀紙質書刊和網絡媒體。國內有許多家期刊雜誌等具有相當高的可讀性,在兵器技術方面,許多官方的期刊雜誌對海軍空軍陸軍的各方面技術裝備都有較為詳盡的解釋。而且較為淺顯易懂,可以以較少的投入獲取較多的信息。而且雜誌期刊中提到的較新的武器裝備或是較為經典的歷史戰役,則可以利用圖書館資源,或是自己上網購買相關的專業書籍進行深入瞭解。如果能長期堅持對這些軍事技術方面的書刊進行學習的話,可以達到對大多數著名的武器裝備或是軍事歷史有較詳細的理解的境界,甚至對一些冷門軍事知識都能夠侃侃而談。至於網絡媒體則更是大大方便了對技術資料的瞭解,極大地加速了知識的傳播,但是由於諮詢真假難辨,故仍然推薦閱讀紙質書籍。

另一方面,大多數軍迷都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各國軍情以及軍事戰略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很正常,因為作為一個對國家有高度責任感的軍事愛好者,為國家獻計獻策,瞭解世界軍事動態以及軍事戰略是很重要的事。要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在長期關注世界軍情動態的同時,收看一些較為專業的軍事分析節目。無論是當年為軍迷們津津樂道的軍情連連看、防務新觀察,還是如今專業性較強的直播港澳臺、深度國際,這些節目都對軍迷的判斷分析能力有較好幫助。同時互聯網上的一些新型自媒體以及官方網站的評論都是相當入木三分的,長期的耳濡目染,軍迷們對張召忠、尹卓、杜文龍、戴旭等軍事專家的思想和觀點都有所耳聞,他們對軍事軍情的瞭解和判斷自然與眾不同。

熱血愛國的後備軍:一億軍迷是如何煉成的

資料圖

中國軍迷們的愛好

中國軍迷們的愛好有哪些呢?以愛好為區分標準,中國軍迷們分為以下幾類:對武器裝備極為熱愛的裝備控,痴迷於軍事歷史的歷史愛好者和研究當前世界各國軍情動態的學者類型。而這三大類中,每一類都能被分為若干小類。

熱愛武器裝備的軍迷們,有的對輕武器極為鍾愛,例如槍支彈藥等,AK47和M16是他們經常聊的話題。有些則對重裝備較為感興趣,如陸地上的坦克、海洋中的軍艦、天空中的戰機。甚至坦克軍艦戰機中都能因各種類別而產生不同的愛好者。還有一些則對當前世界的最新型先進裝備極為痴迷,如激光武器和反物質武器等等高新技術武器。骨灰級軍迷可以跟你說出中坦和重坦的定義以及區分,可以告訴你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的不同,可以說出紅外製導導彈和激光制導導彈的制導原理。此外,軍迷們常常討論世界各國先進武器的性能數據。從美俄核潛艇的水下分貝數、戰略導彈的分導能力和CEP圓概率誤差、蘇57和F22“眼裡”對方的不可逃逸區大小,到中美髮動機推重比、055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垂直髮射系統的效率。對這些極為細節化的軍事知識,軍迷們常常進行熱烈的討論,爭得臉紅脖子粗,說句玩笑話,外人看來有點像神仙打架。

熱血愛國的後備軍:一億軍迷是如何煉成的

資料圖

而熱愛軍事歷史的軍迷朋友們,有的喜歡古代軍事,對漢尼拔戰爭和古羅馬口若懸河,無數次討論羅馬軍團和秦軍的交戰會是如何?有的喜歡拿破崙戰爭,對歐洲戰爭史信口拈來。有的則痴迷二戰,甚至因為愛好被戲稱為蘇粉、德棍、美分等。另一些則喜歡現代軍事,對朝鮮戰爭的志願軍戰役行動可以精確瞭解到營連級別的作戰行動,對伊拉克戰爭的教訓能寫出萬字長文,對我軍發展也胸懷各種見解。對軍事歷史熟悉的骨灰級軍迷們,可以對歷史上著名將領的指揮和將道進行細緻的評論,對大大小小著名的戰役進行理智的分析和回味。甚至能夠對歷史上的種種進行不同的假設提出不同的方案,乃至以史為鑑,用歷史戰役影射到現在,以及將來的作戰。可以說,這些愛好歷史們的軍迷貌似古板,但是你接近後,會發現他們是多麼博學而有趣的人啊。

至於對軍情極為熱情的軍迷們,雖說能力上可能並不是都具有對戰略指指點點的能力。但是不可否認,在這些人中,有相當部分的軍迷,對國際時事熱點有相當深刻的理解。對一些軍事戰略和軍情動態能夠做出極為理性的分析。可能因為個人因素差異,這些軍迷朋友們的分析有錯有對,質量也高低不均。但是不要看不起他們,每個國家都需要自己的智庫。美國存在無數的私人戰略智庫,這些戰略智庫對美國的軍事行動和國家戰略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中國軍迷們積極獻計獻策,可以讓普通民眾對國際局勢有更好的瞭解,並幫助官方宣傳,讓大家瞭解世界局勢的變化。甚至有時,軍迷們的聲音,可以讓國家聽見,讓大家的智慧為國家所利用。其中蘊含的一些超凡之見,確實會有利於我們的國家利益。因此對這些軍迷,我們應該致以深深的敬意,無論能力如何,他們是真正的愛國者。而且有時這些愛國者提出的見解是相當精妙的。

中國軍迷的組成和價值

雖說不能有較為精確的統計信息,但是從身邊的情況來看。中國的軍迷們大多數為青年,以男性居多。從軍迷們的位置分佈來看,大多聚集於全國的大中型城市,尤其以各個省會政治文化中心為多,在北京的人數更是達到了頂峰。而從職業分佈來看,相當數量的人屬於各種技術公司部門或是行政管理體系。而如今新一代的高中生,大學生已經成為軍迷的主力。這些人將來可能會進入各大大學進行學習,或者入伍參加軍隊,或者學習技術為國貢獻力量,亦或者加入我國各種軍事組織或行政組織讓自己的智慧為國家發揮作用。

熱血愛國的後備軍:一億軍迷是如何煉成的

資料圖

有人說,軍迷團體的存在是不必要的,沒有產生任何實際的改變,沒有對軍事力量造成實際的影響。在我看來,這樣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中國的軍迷團體理應得到尊重,而且他們決不是毫無用處的。任何國家都需要自己的後備部隊,美軍在評價解放軍時將解放軍列為了後備力量接近為無窮的那一類,美軍之所以如此評價,恐怕中國龐大的軍迷團體是主要原因。正是因為這些愛國的軍迷團體的存在,解放軍背後有了強大的支柱,我們的人力接近於無限,以至於沒有任何國家敢在地面上和中國戰鬥。龐大的軍迷團體也能貢獻巨大的智慧,為我國看清敵對國家設置的種種陰謀。而另外一些軍迷們,通過自己的能力進入不同的位置,為國家的各個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愛國的有責任心的軍迷們更是社會寶貴的財富,他們勇敢而誠實,富有責任心。他們的存在,讓社會上的正氣更足,讓軍隊的底氣更足,讓中國的安全多了一份保障,這就是軍迷們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