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濟南老商埠丨北洋大戲院,爲什麼在梨園界享有很高聲譽

文、畫丨張國華

在商埠區經二緯三路通惠街的東首,至今還有一處山東省歷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專業戲劇演出場所——北洋大戲院。

「原創」濟南老商埠丨北洋大戲院,為什麼在梨園界享有很高聲譽

老商埠畫作:北洋大戲院

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5 年)的大戲院,一百餘年來歷經幾次不同規模的維修和改造。最初名為“興華茶園”,由一個木料場改建而成的 ;1923 年改建為樓臺建築,有池座、包廂、邊排。這個時期,大戲院先後改稱為“商樂舞臺”、“聚華戲院”,由濟南“慶樂班”為班底主演河北梆子,班主是董希珍。

「原創」濟南老商埠丨北洋大戲院,為什麼在梨園界享有很高聲譽

老商埠畫作:後宰門六十號 

隨著發展,他的科班梆子,京劇的西皮和二黃兩個聲腔系統已修煉成仙,演員大都功夫瓷實,戲路寬廣:

1934 年, 歷城人馬壽荃出任經理,將“聚華”定名為“北洋大戲院”;

1951 年改為“實驗劇場”;

1953 年,原劇院全部拆除重建為鋼筋水泥結構,外貌為仿古建築的民族形式,也就 是現在北洋大戲院的外貌 ;

次年正式開業,定名為“人民劇場”;

1992 年恢復“北洋大戲院”的原有名稱。

「原創」濟南老商埠丨北洋大戲院,為什麼在梨園界享有很高聲譽

老商埠畫作:馬市街

據記載,北洋大戲院班底平常以協助小有名氣的流動藝人演出為主,也經常以重金禮聘著名演員來戲院。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京劇藝術大師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及金少山、餘叔巖、李萬春、袁世海、張君秋、方榮翔、侯寶林等赫赫有名的名角兒都曾在此獻藝。上世紀四十年代時,武生袁金凱、武旦俞硯霞、花臉蔣少奎加入了北洋的班底,更讓北洋如虎添翼,在海內外梨園界和廣大戲迷中享有較高聲譽,至今仍是戲迷票友聚集的場所。

「原創」濟南老商埠丨北洋大戲院,為什麼在梨園界享有很高聲譽

老商埠畫作:東關教堂

北洋大戲院的建築頗具民族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的諸多要素。正門上邊是綠色的琉璃瓦覆蓋的廡殿頂,下面四根大紅柱作框架,配以畫棟和垂花門廊等加強了建築物立面的傳統藝術效果,使得整個建築濃墨重彩,古樸厚重 ;內部構造也別具匠心,在七十年代戲院改建舞臺時,發現了舞臺下面有十口大瓷缸,也就此揭開了大戲院迴音效果極佳的奧秘。

「原創」濟南老商埠丨北洋大戲院,為什麼在梨園界享有很高聲譽

老商埠畫作:濯纓泉

「原創」濟南老商埠丨北洋大戲院,為什麼在梨園界享有很高聲譽

編者注:

本文來自張國華著《畫說濟南》一書,該書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山東書協副主席現任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書法工作室主任於明詮教授題字,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韋辛夷先生、《齊魯晚報》副刊中心主編李秀珍為該書寫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