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民政局

为贫困村插上腾飞的翅膀——市民政局驻村帮扶结硕果




长治市民政局



为贫困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市民政局驻村帮扶结硕果


一条通往村庄的“悬崖路”曲折蜿蜒,一栋崭新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拔地而起,新建的四间惠民周转房整洁待命,两个自然村终于有了“村村通”水泥路……行走在武乡县丰州镇兴盛垴村,处处干净整洁,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以前的破旧模样。在这成绩的背后是市民政局3 年来真抓实干、大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辛勤努力。

兴盛垴村位于县城西南部,有农业人口175 户、457 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 户、127 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270 余亩,土地贫瘠,产业单一,经济落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状况严重滞后,群众想富盼富愿望强烈,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现状。

脱贫攻坚工作伊始,市民政局挑选精兵强将,将懂扶贫、会帮扶、善协调的福利院副院长王尚聚派任驻村扶贫队长,将懂党建、会调解、善沟通的年轻后备干部牛君伟派任第一书记,并为该村61 户贫困户安排优秀党员干部入户结队帮扶。为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局党组还与帮扶的党员干部“约法三章”,要求大家思想上重视、方法上注意、作风上勤廉务实,工作队要把制订帮扶计划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第一书记”要把整顿涣散支部作为第一责任。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帮扶人员发现该村有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村“两委”组织松散,村干部年龄老化,党员知识老化;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三是基础设施和产业滞后。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及时向局党组进行了汇报,并在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科学制订了涉及党建、基础设施、精准扶贫、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帮扶计划,对整治村容村貌、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帮助养殖业发展、引进资金项目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和时限。工作中,工作队更是牢牢把握“输血”更要“造血”,“扶贫”更需“扶智”的指导思想,形成了抓产业发展,促基础设施改善,抓公益投入的扶贫工作链。

2017 年,驻村工作队牵头成立了兴盛垴村委“星玲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 村委+ 贫困户”的模式,对养殖户给予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土猪养殖。工作队还协调村养殖户与武乡县大象集团对接,生猪出栏后,直接由大象集团按市场价格全部收购,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同时,市民政局更是围绕改变村容村貌,提升村居环境,投入资金10 万多元,高标准修建了排水沟,对村内道路、小街小巷周边进行了整治绿化;为了让老年人有个宽敞的活动场所,投入21.7 万元,新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己投入使用);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资金170 多万元,修通村级出口路2.4 公里;协调县扶贫办,争取资金30 多万元,为两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前正在协调实施的项目还有:协调市农发办预投入资金1000 多万元,新建武乡县小米深加工体验园区项目;协调县农发办预投入资金100 多万元,新建500 头黑猪养殖项目;市民政局配套资金7 万元,用于购买猪苗(资金已到账);协调县城建局,投资7 万多元新建困难群众周转房四间。

如今,村里的环境卫生好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增收门路多了,生产观念也转变了,一张张淳朴的脸上笑开了花。而市民政局将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为村民们保驾护航,积极践行“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脱贫诺言。

(作者系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秦国孝)

监制:刘飞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