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诸葛亮,只因说错了话,就被一个当过和尚的人设法害死

《三国演义》一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中国古代史,也确实如此,战乱时代是比较多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当这个时候必定会出现一个人物,带着众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去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个人物的个人才能不一定最出众,但他必定有一帮最得力的助手帮着他去开创伟业,在这些助手里面最最重要的助手往往是“军事”。周武王因为有了姜子牙,很快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刘备因为有诸葛亮的辅佐,建立了蜀汉,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而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他也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军师,这个人就是刘伯温。

明朝有个诸葛亮,只因说错了话,就被一个当过和尚的人设法害死

朱元璋在没有得到刘伯温相助前,虽说手下有不少得力干将,也打了不少胜仗,但似乎只是小打小闹,没有根本改变局势。有了刘伯温的运筹帷幄之后,天下大势很快就倾斜到朱元璋这边来了。

明朝建立刘伯温功劳巨大,按理说刘伯温应该像诸葛亮那样成为二把手,当个明朝开国宰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宰相却不是他。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他不认为军师就是不二人选,他也不看功劳,他要选的宰相是最忠实于他,最听他话的人。这样他选择了李善长。

明朝有个诸葛亮,只因说错了话,就被一个当过和尚的人设法害死

后来李善长因病退休了,朱元璋不得不面临重新选宰相的问题,于是他找到刘伯温征求意见。朱元璋首先提到了杨宪,问杨宪能不能胜任。杨宪是和刘伯温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人,朱元璋表面上是征求意见,其实是在考验刘伯温,如果刘伯温极力赞成杨宪就说明他有结党的嫌疑。结果刘伯温回答得非常客观,指出杨宪虽然有宰相的才能,但气量狭小不适合做宰相(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如刘伯温所说,杨宪最后就栽在了气量狭小,得理不饶人上)。

明朝有个诸葛亮,只因说错了话,就被一个当过和尚的人设法害死

朱元璋又提到了汪广洋,刘伯温也如实回答,说汪广洋在性格方面比杨宪还不如。然后朱元璋又说到胡惟庸,刘伯温同样肯定了胡惟庸的才干,并指出他性格过于急躁,也不适合。

明朝有个诸葛亮,只因说错了话,就被一个当过和尚的人设法害死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回答非常满意,于是朱元璋宣布了考试结果:“看来,能当我的宰相的,只有先生你了。”刘伯温见自己通过了考试心里非常高兴,为了不让皇上觉得自己轻浮,他又谦虚了一句:“以我的能力来做宰相,只怕会辜负了圣上的厚爱。天下有那么多人才,皇上可以慢慢寻找。”害怕朱元璋会因为这话改变主意,紧接着又说:“不过目前看来,还没有人担得起宰相的职位。”

很多皇帝都有多疑的毛病,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开始琢磨着刘伯温话的意思:你是说天下只有你能当宰相吗?也太自以为是了吧!而且还跟我耍大牌,很不屑于去当的样子。

明朝有个诸葛亮,只因说错了话,就被一个当过和尚的人设法害死

朱元璋越想越生气,于是宰相的位子便轮不到刘伯温了。刘伯温不仅没有当上宰相,还被打发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后的刘伯温却并不能就此退隐江湖,这个时候对他有成见的胡惟庸当上了宰相,胡惟庸到朱元璋那里诬告刘伯温,说他在老家不安分,占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方。朱元璋想刘伯温是懂风水的,很有可能这样做。

明朝有个诸葛亮,只因说错了话,就被一个当过和尚的人设法害死

刘伯温知道自己摊上事了以后,自己就先跑到了南京,以向朱元璋表明忠心。结果一到南京就病了,其实只是得了感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药来看他,结果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就死了。朱元璋打倒胡惟庸以后说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此事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授的意,你说是胡惟庸,胡惟庸也死了,也没法辩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