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五個關鍵點,高效課堂並不難

一 讓自學真實發生

高效課堂的概念體系裡預習可理解為自學,自學不僅僅是為後面的學習提供知識基礎,還在於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起步,有了這個起步,學生才會對整個學習過程負責任,才能夠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在幫教師的忙。遺憾的是,有不少自學成了學生在課本、參考書上找到答案。只有當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才算是成功的自學。自學的基本流程:裸學(不看資料)——助學(藉助資料)——記學(消化吸收)——量學(自查反饋)。

二 流程切忌走形式

高效課堂的流程不能硬套模式,依據學情,“學、展、點、練”幾個環節可任意排列組合;針對每個問題,“學、展、點、練”一步能完成的就不要進行兩步,兩步能完成的就不要用三步。

三 警惕“新碎片式教學”

與過去煩瑣分析不同,把一篇課文翻來覆去地嚼,不厭其煩地問,肢解成了碎片。如今,是從文本里截取幾個碎片,供學習、品賞,然後用一兩個活動環節連接起來,看著既美觀又有用,實際上對於學習文本而言,屬管中窺豹,盲人摸象;對於語言增長而言,也是微乎其微,所得甚少。

四 探究學習等於在活動中學習

許多教師認為,在活動中學習就是探究式學習。於是課課必安排活動。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首先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產生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推測、猜想、規劃,找出可行性方案,最後由學生根據設計方案在實踐中實施、驗證,從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親歷探究的全過程,獲得探索的積極體驗,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成果,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五 警惕評價的異化

關於評價,合理的發展路徑應該是:初期階段重視評價,中期階段變化評價,後期階段淡化評價。在高效課堂的成熟階段,應該用習慣、文化、精神引領學生。許多時候,課堂上的廉價掌聲太多,後果就是一些學生患上了“讚美疲勞症”。課堂上的評分環節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各學科教師打分標準不統一,同一層次的行為打分差距懸殊;優等生重複發言多次得分;一個小組不同層次學生髮言打分相同;同一層次的學生讀答案、背答案、用自己話說答案、藝術呈現答案打分沒有區分;點評過於注重對外在形式的點評;只評回答的次數,忽視回答的質量;重視小組評價,忽視個人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