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科普主力?专家:科学传播队伍应该多样化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魏艳 实习生 杨舒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反而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说,我们生存的时代,大家对科学的信心没有以前那么足了。”在18日上午举行的“共建共享,共促科学写作繁荣”论坛上,世界科学记者联盟主席默罕默德·亚希亚在发言中作出上述表示。

“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这也需要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努力。”默罕默德·亚希亚所提出的问题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科学家应该去影响社会、改变社会,而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清华大学教授刘兵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科学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到人们如何认识科学和我们如何传播科学。“科学写作首先要理解传播的对象,其次必须理解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传播科学内容。”

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劳埃德·戴维斯认为,目前人类身处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这带给科学传播更多的自由。“在这样的条件下,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大众对科学的兴趣。”

至于谁是科学传播的主力,是科学家还是我们新闻媒体的记者?与会专家们也有不同看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太空科学家李杰信指出,科学家要负责生产科学知识,媒体主要让这些科学知识让越来越多人知道,并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也认为,科学家应更多的专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传播科学。对于这一争论,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科普和科学传播确实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丰富的知识,需要良好的科学环境,需要公众有很好的科学素质,所以我觉得这个科学传播的队伍其实应该是多样化的。”

扫码查天气,出行无忧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