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科普主力?專家:科學傳播隊伍應該多樣化

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魏豔 實習生 楊舒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科學的信任反而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說,我們生存的時代,大家對科學的信心沒有以前那麼足了。”在18日上午舉行的“共建共享,共促科學寫作繁榮”論壇上,世界科學記者聯盟主席默罕默德·亞希亞在發言中作出上述表示。

“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出改變,這也需要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努力。”默罕默德·亞希亞所提出的問題引發了與會專家的熱烈討論。“科學家應該去影響社會、改變社會,而不是生活在象牙塔裡。”清華大學教授劉兵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認為科學寫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想到人們如何認識科學和我們如何傳播科學。“科學寫作首先要理解傳播的對象,其次必須理解科學,只有這樣才能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傳播科學內容。”

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組織學術委員會副主席、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勞埃德·戴維斯認為,目前人類身處一個全新的時代,互聯網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環境,這帶給科學傳播更多的自由。“在這樣的條件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社交媒體上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吸引大眾對科學的興趣。”

至於誰是科學傳播的主力,是科學家還是我們新聞媒體的記者?與會專家們也有不同看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太空科學家李傑信指出,科學家要負責生產科學知識,媒體主要讓這些科學知識讓越來越多人知道,並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也認為,科學家應更多的專注於科學研究,而不是傳播科學。對於這一爭論,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表示,“科普和科學傳播確實是一門藝術,它需要豐富的知識,需要良好的科學環境,需要公眾有很好的科學素質,所以我覺得這個科學傳播的隊伍其實應該是多樣化的。”

掃碼查天氣,出行無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