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出行巨頭的IPO競賽——誰將會是網約車第一股?

兩大出行巨頭的IPO競賽——誰將會是網約車第一股?

Uber和Lyft從未停止對美國出行行業老大地位的爭奪。搶客源、搶司機、搶市場,甚至於整個資本市場都在靜觀誰將在IPO競賽中拔得頭籌。雖然兩家嘴上都說並不著急,但實際上彼此已經磨刀霍霍。

一直以來,Uber和Lyft都在互相角逐美國出行行業老大的位置,到明年,他們的競爭將上升至誰先進行IPO。

實際上,這已不是Uber和Lyft第一次被傳將進行IPO,但英國《金融時報》稱,兩家公司都並不著急上市,Uber聯合創始人特拉維斯甚至一度表示上市計劃越晚越好。

豐富的私人資本使Uber和Lyft以及其他硅谷的“獨角獸”門能夠比以前的熱門初創企業有更長的時間保持私有化,但現在投資者都熱衷於更快獲得收益回報,公開上市無疑提供了一個新機會來籌集資金,資助他們進入下一個關鍵增長階段。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第二大網約車公司 Lyft 已經啟動 IPO 計劃,並聘請 Class V Group LLC 擔任上市顧問。知情人士表示,Class V Group LLC 將同管理層展開緊密合作,協助處理尋找承銷商、起草招股書和同潛在投資者的溝通等事宜。

Uber也不甘落後,其已經表示將在2019年下半年進行IPO,不過該公司相關準備工作還不夠充分,截止目前為止還未考慮聘請承銷商。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過去曾幫助Uber籌集資金,因此在Uber的IPO中將會擔當最高服務角色。

只不過,由於這件事還處於保密的狀態,針對以上消息,Lyft、摩根大通、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和Class v Group LLC均拒絕置評。

據英國《金融時報》稱,與兩家公司都有接觸的投資者和人士表示,Lyft將首先上市,因為它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資金,而不會被其競爭對手的公開亮相搶了風頭。

曼哈頓風險投資公司(Manhattan Venture Partners)研究主管Santosh Rao表示,“無論誰先上市,都會受到對公司自身盈利能力和市場規模的懷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媒體表示,儘管兩家公司都試圖顯示財務紀律的嚴格性而削減成本,但兩家公司都沒有實現盈利。

這將對投資者對盈利狀況的耐受性進行另一番考驗。

Lyft最近一輪額度達6億美元的融資發生在今年6月份,由Fidelity Management領投,這輪融資讓Lyft的估值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裡翻了一番,達到151億美元。

上個月,豐田汽車公司同意向Uber投資5億美元,共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這次投資讓Uber估值達到760億美元,這個數字與Uber今年獲得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業務部門Waymo的投資交易時其估值相比,又提高了一步。

根據研究機構Second Measure分析匿名信用卡和借記卡數據得出,Uber在美國乘車收入中的份額約為70%,而Lyft則低於30%。

技術網站The Information獲得的數據也顯示,根據最新的財務報告,優步在今年上半年的淨收入為54億美元,而Lyft僅為9.09億美元。

但這並未打壓投資人對Lyft的投資熱情,事實上,Lyft不缺乏資本關注,投資人甚至還打算將其作為避險投資,以平衡對Uber業務失控的擔憂。

無論是Uber還是Lyft,他們都不能忽視中國最大的出行公司滴滴的威脅。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作為中國獨角獸的代表企業,滴滴備受海內外資本青睞,成立至今共計完成17輪融資。今年4月,滴滴完成了一輪55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約為500億美元。當時媒體報道稱,滴滴當時正在和多家投行洽談IPO事宜,期望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上市後估值或達到70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之間(摺合人民幣4800億-5500億元)。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作者周明明,原標題《兩大出行巨頭的IPO競賽——誰將會是網約車第一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