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

奇人奇事,愈傳愈奇,經久不衰。到了清末,有一年,一陣颱風將濟寧市一女孩颳走,颱風息後,女孩落在了海邊淺灘上,嗚嗚啼哭。時值清晨,一位老者經過,問她因何啼哭,家在何處,女孩如實回答,那老者說道:“往東看,不遠處有一海島,等到日出,當有一小船從島上飄來,船上有位老人,是你的老鄉,你求他送你回家吧。”女孩別無它法,耐心等待,太陽出來,果見隱隱約約,一小船從島上破浪乘風而來。船首立一清瘦老人,白髮如銀,說話擲地有聲,吟詩而來,女孩向他求助,他滿口答應,並要女孩回家後代慰問家鄉父老,然後他抓把泥沙,向女孩撒去。女孩當即如墜五里雲霧,飄飄然不知南北。待清醒過來,已坐在了自家院內。有人說這就是“奇門遁甲”之術!

“奇門遁甲”相傳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奇術,但其實它在歷史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法術。《辭源》對奇門遁甲的解釋為:“術數之一,起於《易緯·乾鑿度》太乙行九宮法,……其法以十干中乙丙丁為三奇,依戊己庚辛壬癸為六儀。三奇六儀分置九宮,而以甲統之,視其加臨吉凶,以為趨避,故稱遁甲。……遁甲當循甲,以六甲循環推數。”

俗語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

《奇門遁甲》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稱為黃老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最高預測學,創始人為九天玄女,其本質是一門高等的天文物理學,揭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場的作用情況。“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門”是指八門即“開、休、生、傷、杜、景、死、驚”。遁甲則指六甲旬首遁入六儀即“戊、己、庚、辛、壬、癸”。《奇門遁甲》最初創立時,共有四千零九十六局,後改良為一千零八十局,到周朝時姜尚因為行軍佈陣的需要壓縮為七十二局,漢代的張良得黃石公傳授後,再次改革,成為現在使用的陰遁九局、陽遁九局,共十八局。由此可見《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很多代人共同研究的結果,它包含有天文學、曆法學、戰爭學、謀略學、哲學等。現在《奇門遁甲》又通常被人簡稱“奇門”、“奇門遁”、“遁甲”。

俗語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

方術家往往把遁甲的起源推溯旨黃帝玄女,周公旦和漢張良。但真正從遁甲理論的建立來看,要晚至南北朝才開始完備,有信都芳的《遁甲經》和葛秘的《三元遁甲圖》聞世。唐朝繼續發展,至兩宋時發展到高潮。在宋仁宗時代以楊維德為代表,對以往壬式理論作了系統的概括和總結。

俗語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

但自從陳摶邵雍發掘出先天,後天的易學觀念,促使遁甲現論發生變革。並且將道家的符籙之法也融合進去,以至向怪誕方向發展。遁甲於六壬是相同的。只是各有所側重。遁甲更多地用於軍是,也更多的引用了天文和季節曆法的概念。並以九宮為基礎,以三奇,六曜,八門,九星相配合,視其加臨吉凶的情況。據《四庫全書提要》說;‘是編旨約詞該,於用奇置閏之要,頗為詳具。至論本命行年,謂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說亦他書所未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