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風暴來襲:不創新,就消失

說到英特爾,不知道大家腦海裡底一個出現的詞是不是存儲器呢?

就如英特爾公司前總裁安迪·葛洛夫曾說過的:“在我們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爾就等於存儲器。如今要大家放棄等同於我們的身份,怎麼可能?要讓英特爾成為一家沒有存儲器業務的公司,怎麼可能?”

理查德·福斯特(Richard Foster)也曾在自己的《創造性破壞》中以英特爾為例講述了創造性破壞的重要性。

破壞風暴來襲:不創新,就消失

破壞風暴來襲:不創新,就消失

理查德·福斯特

Richard Foster

美國文理學院院士

耶魯創業學院教授

麥肯錫榮休董事、高級合夥人

英特爾的自我破壞

相信沒什麼會比關閉一個部門、公司或者是解僱大批員工更令人緊張的了。就連英特爾都經歷過創造性破壞帶來的情緒“狂飆運動”。

DRAM曾經是英特爾的“傳家之寶”。

20世紀80年代初,許多大型的日本DRAM製造商紛紛挾帶大量高品質低成本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到了1983年,整個市場已經供給過剩。

1984年夏季,DRAM的價格下跌了40%之多。

1984年的秋天,持續衰退的DRAM業務已經讓英特爾損失慘重。

1985年,葛洛夫在視察美國製造廠時和員工宣佈將停產DRAM。

葛洛夫回憶道:

隨著大家的爭辯越來越激烈,我們所損失的錢也越來越多。這真是殘酷無情遊令人沮喪的一年。在這段時間,我們拼命努力地做,但卻一點都不知道究竟什麼時候才會好轉。我們徘徊在死亡的谷底而不知所措。

在英特爾的員工心中,DRAM的角色早已根深蒂固,因此,兩位高級領導人葛洛夫和摩爾所進行的行動也是漫長而痛苦的。

這是企業文化枷鎖,也是葛洛夫後來所稱的“戰略轉折點”。因此,葛洛夫和摩爾不但要斬斷存儲器業務,更必須把這個長久以來保護英特爾、使英特爾鼓勵與現實之外的“雙教條”徹底破除。

正面的破壞

面對這些以市場步伐或速度所展開的破壞,企業管理者該如何反應,人們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壓力呢?

福斯特認為,對管理者而言,至少有三點是值得注意的。

1、要能事先對風險審慎思考,對結果仔細評估,並備妥“撤退計劃”,這就好比是住在海邊的人面對即將來臨的颱風會採取的措施。

2、學習並擴展自己的技術,以便公司或部門危機降臨時,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現在只靠著一招半式,風險已經很高了,未來的風險勢必更是有增無減。

3、即使工作泡湯了,每個人在這個世界所擁有的機會都是無窮的。在硅谷、紐約曼哈頓區的“硅巷”或波士頓,每個人總是一直在改變自己的位置。

破壞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它是市場裡相當真實的一面,是市場與生俱來的一部分。

因此,最危險的地方,就在於企業能否意識到破壞的重要性,並將它作為企業管理正常的一部分。

破壞的三個層次

福斯特教授指出:“破壞就跟創新一樣,分為續增式破壞、實質式破壞以及變形式破壞三種。”

續增式破壞和續增式創新一樣,都可以通過組織內的一線員工加以執行,並且可以以多種不同形式日夜進行。

對於續增式破壞,幾乎所有的公司某種形式上都會經歷。但這並不會對企業的基本心智造成挑戰,反倒是對於改善企業日常經營十分重要。

不管是某些流程的改變還是某些區域公司或分公司的關閉,這些改變都具有實質性的重大意義。

實質式破壞卻不是可以由一線員工獨立完成的決策了,它必須要有資深管理層的深度介入才能成功執行。

然而,這些資深管理層卻並不怎麼樂意去執行。但即便如此,當較先進的系統開始逐步取代老化的系統時,實質式破壞就會成為必要的法寶。

與續增式破壞不同的是,這樣的取代通常會改變企業的心智模式,因此二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變形式破壞無疑是最接近“創造性破壞風暴”的一個。它會把整個企業完全被替代的畫面加以具象化,無法回頭地改變企業所走的道路。

變形式破壞所造成的改變是無法恢復的,它和實質式破壞全然不同,過程也更為持久。

破壞風暴來襲:不創新,就消失

無論是哪種破壞,對企業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隨著企業的發展,各種繁文縟節的增加,企業所受到的束縛也越來越多。只有打破這些規則,破壞這一切,企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