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Pitaya又名青龍果、紅龍果。原產於中美洲熱帶地區。火龍果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纖維。火龍果為仙人掌科三角柱屬植物,原產於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屬典型的熱帶植物。火龍果是一種由南洋引入臺灣,再由臺灣改良引進海南省及大陸南部廣西、廣東等地栽培的植物。火龍果因其外表肉質鱗片似蛟龍外麟而得名。她光潔而巨大的花朵綻放時,飄香四溢,盆栽觀賞使人有吉祥之感,因而也稱“吉祥果”。

火龍果起源中美洲熱帶雨林地區,為仙人掌科量天尺屬和蛇鞭屬植物,後由法國人、荷蘭人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臺灣省。火龍果與宗教文化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病害主要有瘡痂病、炭疽病、枯萎病、軟腐病、莖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疥蟲黑粉蝨、紅蜘蛛等。

1.常見病害分析與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火龍果病蟲害講3點:常見病害與防治、發病規律、綜合防治

2. 火龍果病害發病規律分析

根據我們觀察,火龍果病害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品種

不同火龍果品種抗病性不同。目前在我國栽培的品種主要有珠龍、紅仙蜜果1號和白玉龍。粵西地區大量栽培的品種只有白玉龍,而紅仙蜜果1號的種植面積比較小。據我們觀察目前大量栽培的由臺灣引進的白肉品種白玉龍發病率普遍較高,病株率在60%以上;而從越南引進的泰國白肉品種白玉龍至今未發現受到病害侵染。由於紅肉品種在粵西地區種植面積較小,而且比較零星,故沒有對此品種進行調查。

節位

老莖節和嫩莖節發病都比較輕,中部莖節發病嚴重(表3所示),其原因是中部節位代謝活動沒上部幼嫩節位的活躍,同時表皮層的臘質層還沒完全形成,這有利於病原菌的侵入;因為老莖的表皮層已經木栓化並且覆著厚厚的臘質層,而嫩節生命代謝活動很活躍,或者新生幼莖仍未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水肥條件和耕作措施

在不同灌溉技術和條件下,病害的發生有很大的差別。採用噴灌技術的果園,植株的病害發生比較嚴重,植株發病率在63.12%以上;這是因為噴灌使果園的溼度增大過快,從而有利於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另外若果園裡的雜草較多和長時間不清除,病害的發生也比較嚴重,其中長樂種植園和湛江經濟作物試驗場就是這種情況。

病原菌數量

對長樂種植園進行調查,第二次發現植株的發病率較第一次低,因為期間對果園發病植株的病斑進行剪除並集中銷燬,而且用除草劑清除園地的雜草。對湛江經濟作物試驗場進行的多次調查中發現,雖然對果園發病植株的病斑進行剪除,也用除草劑剷除園地的雜草,但是由於沒有集中消毀剪除的病殘體,仍然留在株行間,導致整個果園的病情沒有減輕。

高新果品種苗發展基地在土表鋪上50cm厚的垃圾肥,植株間根本沒有雜草,而湖江鎮某火龍果種植地是採用高壟種植,植株間也沒有雜草,這兩個果園的植株發病率遠遠低於另外其它兩個果園。發病嚴重的果園建園時間都較另外的果園早。這些說明:火龍果種植園中的病原菌數量積累得越多發病就越嚴重;合理施肥和清除田園雜草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季節、氣候

粵西地區屬於亞熱帶地區,地處沿海,全年的溫度、溼度都較高,均有利於火龍果病害的發生;從我們調查的結果可知炎熱的夏季更利於病害的發生。

3.火龍果病害的綜合防治

根據火龍果病害的發生規律,病害控制應以農業防治為主,注重消滅初侵染菌原,並結合檢疫措施,選育抗病品種,必要時進行藥劑防治。具體方法如下:

保護無病區

目前我國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因此應加強檢疫工作,嚴格控制從病區向無病區調種引種;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留無病種苗。

種植和選育抗病優質品種

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火龍果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根據調查結果可知,臺灣引進的品種比泰國品種發病嚴重。泰國品種可作為抗病親本,選育出新的抗病品種;或者轉入抗病蟲害基因,培育抗病蟲害的新品種。

減少田間病源

一是最主要的是清除病殘體,發病的莖節可結合疏枝剔除,並且將病殘體集中帶到園外燒燬或深埋;如發現炭疽病、軟腐病和莖枯病的植株應該立即切除病斑並集中銷燬。

二是清除株行間的雜草。雜草多的園比沒有雜草的園植株發病率至少高45%。

加強水肥管理

一是避免漫灌和長期噴灌。漫灌會使根系長期處於缺氧狀態而死亡;而噴灌使果園的空氣溼度增大,利於病害的發生。杜絕漫灌和長期噴灌是防止瘡痂病和枯萎病的最有效途徑,最好是採用滴灌技術。

二是起壟栽培,因為起壟栽培既可以防止水淹,又可以促進根系生長,利於植株健康生長。三是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最好施腐熟的有機肥;增施P、K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化學防治

在必要時火龍果病害可採用如下的化學防治方法:

防治炭疽病、莖枯病和枯萎病可採用波爾多液、施寶克、施寶功、克菌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代森錳鋅、多菌靈可溼性粉和石硫合劑等進行噴霧。一般每隔15-20天噴一次,共2-3次。繁殖的種苗可用50mg/L的多菌靈可溼性粉藥液浸10mins,再進行定植;而繁殖的苗圃可噴波爾多液,一般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2次。

防治瘡痂病、軟腐病和潰瘍斑可用銅大師、絡氨銅、琥膠肥酸銅、農用鏈黴素、代森銨、氯黴素和石硫合劑等進行噴霧,一般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2次。為了防止病原產生抗藥性,儘量採用生物防治和農事操作上的處理,減少農藥的使用量,用藥時,做到有針對性用藥,採取多種藥劑輪換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