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壟斷的背後便是投訴機制的失效!

滴滴壟斷的背後便是投訴機制的失效!

現在滴滴已經成為我們出行必備的一個方式,它基本已經算是壟斷了網絡車行業,成為這個行業說一就一的企業,前些天取消了順風車的服務,算是大大影響了我們公司的業務開展,而我們卻沒辦法,只能默默回到之前那高成本的出行方式。

當我們沒有選擇的時候選擇用滴滴,而這個司機的服務態度又讓你不滿意時,你會不會選擇投訴這個司機?

對於服務行業,投訴機制算是一個標配了。當你對服務不滿意,你可以投訴,當服務者態度不行,你可以投訴,甚至當你心情不好時,你也可以投訴。這個提供了一個通道,讓你可以把問題反饋到服務者背後的機構那裡,如果這個問題比較嚴重時,還會得到對方的及時回饋與解決。

滴滴壟斷的背後便是投訴機制的失效!

這時會有人會站出來大聲地說:不!投訴大部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這些對於投訴的人來講是小事,但是卻非常影響到服務者的評分,在評分上如果降低的話,那將非常影響對方的收入,基至連工作都沒有。對於服務者這一類型的底層人員,他們是弱勢群體,我們作為消費者站在了高層面的權力邊,如果能夠多為這些底層的勞動者多考慮一點,多一點善意,那麼這個社會就會非常和諧。

但仔細想想,這樣一來,對於那些真正服務好的人來講,公平嗎?做得好也得5星好評,做不好也得5星好評,那誰還願意花那個心思去提供更好的服務呢?當大家都發現,無論做得好與不好,這個分數都不會有影響的時候,那麼,這個所謂的評分機制也就失去了意義,這個投訴機制也形同虛設。

因此,請不要站在道德高點來指責那些因為一點小事而投訴他人的人,這是一個商業的機制,這是一個公平的機制,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套機制,才讓社會更加穩定和諧。

但慢慢的,當一個企業體量發展到非常大的時候,甚至已經壟斷了這個行業的時候,這個所謂的投訴機制是否還有效呢?之前發現的滴滴的多起案件,讓人們也開始懷疑起這所謂的投訴背後的處理機制,更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壟斷的背後,可能也是讓投訴機制失效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而沒有了投訴機制,這個社會還能穩定各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