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翻开我在携程发表的游记,在这次神农架恩施游记之前的最后一篇游记写于2010年的2月。

原来自己竟然那么长时间没有好好写过一篇像样的游记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那么长时间我也没有像样地出去玩过一次了。

时隔这么久,再次认真做攻略、拉队伍(队伍其实不用拉,现成的)、订行程,感觉还是那么熟悉。

熟悉的是套路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毕竟时隔8年,旅途中还是有一些东西变得和过去截然不同。

所以,神农架恩施系列游记的最后一篇我准备写一写我感受到的旅途中的那些变与不变。

01 科技改变旅行

感谢移动互联网!

旅行比过去容易多了。

现在和旅行有关的酒店、车票、门票,哪一样都可以通过网络预定。可是时间倒退10年,却是当时的旅客所梦寐以求的。

我还记得06年的时候和几个朋友进藏,上海到拉萨的火车还没通,需要先从上海坐火车到西宁,再从西宁坐火车到格尔木,走青藏线进入。

这还是从上海进入的情况,算好的。

队伍里有位福建漳州的朋友晓元,他就更折腾了。先要从福建来上海,才能继续后面的行程。

由于他比我们早出发几天,因此,他选择先去兰州玩一下,然后再从兰州去西宁。

但问题是他人在福建,怎么买上海到兰州的火车票?当时没有网络售票,所有火车票都只能在出发城市的售票窗口购买。

那要怎么办?只有找我了。

我替他买到火车票后,和他约在地铁1号线里接头。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他接过火车票时,非常感动,跟我说:“我俩素未平生,可你还垫钱替我买火车票,实在太感谢了!”

为了不让他留下感动的泪水,我只有轻描淡写地和他说:“没关系啦!如果你临时有变,我还可以去退票的嘛!”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后面一句话。

我叮嘱他:"一到西宁,千万记得替我们队伍搞定去格尔木的火车票哦!“

当时,上海也没办法买到从西宁出发的火车票,因此,我只有让先行一步的晓元去西宁完成买票任务。

这就是我们当年的玩法,我把这叫做火车票接力购买法

因为没有网络,我们只有靠这种最笨的方式搞定长途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环:交通。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大九湖落水孔

那么住宿呢?

住宿也是一样。虽然,当年已经有携程,但是携程上只能预定普通的酒店,像青年旅舍,小客栈这种,在携程上连影子都没有。

拉萨的住宿是队伍里另一个朋友萨拉搞定的。比我们早一周进藏的萨拉,凭着姿色,硬是替我们霸占下了五一黄金周前夕拉萨某个青年旅舍中的几个床位。

我连价格都还记得,20块钱一天吧!

其他地方的住宿都是现找。

所以,当年在路上,过的都是今天不知道明天住在哪里的日子哦!

尽管这样的旅途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是却充满了乐趣。

旅行中的每天有意外也有惊喜,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说的那句名言:生命(旅途)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不过,有趣的经历只是用来怀念的。你怎能奢望每次的有趣都能被再现?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大九湖·五胡

现在,旅行比过去更可控了,确定性也更高,是不是就意味着旅途没有过去有趣了呢?

倒也不完全是。

过去有时光赋予的欢乐,现在有技术带来的便利。

如果由于技术手段,可以让今后的旅途不再为交通和住宿发愁,那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拥抱技术。

大概真的是很久没有旅行的缘故,这次旅途中,我的脑袋出现了一次短路,犯了一个大乌龙。

我只知道火车票、飞机票可以网上预定,竟然不知道汽车票也早就可以网络购买了。

于是我又一次采取了接力购买法,这次被我托付重任的是我家老太太。

在住宿篇里我就介绍过了,老太太不是普通人,人家以前外号“大姐大”的。

老太太比我们早一天到宜昌,她住宿的地方就在宜昌东汽车站的同一栋楼里。于是,我嘱托她第二天替我们看一下从宜昌到木鱼镇的汽车票。

老太太果然不负嘱托,第二天一早6点多她就上售票窗口问了。但是汽车票现在也要凭身份证购买,她一个人的身份证买不了我们那么多人的票。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行走太子垭

怎么办?

老太太发挥了“大姐大”的本色,上上下下打听怎样才能在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买到4大1小5张当天从宜昌到木鱼的车票?

最后,她打听完给我从前方发回了报道:“亲,没身份证无法买票,他们说网上买买看。”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连忙打开携程App查看,果然有汽车票购买通道,但是,买得太晚,只买到了当天下午4点的汽车票。

不过,由于学会了这一招,从木鱼镇回宜昌的汽车票就订得顺利很多。

在携程上,只要提前预约付费,购买时间一到,系统就会根据你的预约自动为你购买。

网络预定现在基本能够覆盖掉旅途中大部分的住宿和交通,真正让大家实现人未动票已定的梦想。

唯一没有被网络关照到的地方是包车领域。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旅途过程中包一辆车,那么方法和10年前一样,去了当地满大街找是正道。

前两天我和这次旅途中的司机聊。

我问他哪个平台可以让游客找到令人放心的司机,而司机也能找到游客呢?

他说他也不知道,如果我知道哪里有,请务必通知他。

02 自驾 or 公交?

如何躲过旅行团曾经是散客们的必备修养。

旅行团总是戴着小白帽、小红帽、小黄帽、小蓝帽,当仁不让地出现在各个景点。每到一个景点他们便蜂拥而上,景点前立刻人头攒动,这时你要拍张没人头的照片只能靠修图了。

旅行团虽然不受散客待见,但是要躲避他们还是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专门去旅行团不到的地方,或者赶在旅行团出动之前。

有很多美好的景点都不是旅行团的菜,他们只去有名又方便到达的地方,而且旅行团人数众多,身形庞大,因此行动就比散客缓慢得多,赶在他们前面,对灵活机动的散客而言并非难事。

但是最近我倒是有点想念旅行团了,因为我发现作为散客,我遇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自驾车

自驾车游客本质上也是散客,但是他们在感官上却是以群体形象出现的。

开始时我也很好奇,为啥对自驾游的感官是群体而非个体?难道是因为车比较醒目的缘故吗?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大九湖日暮

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可能找到了一个原因。

一辆55座旅游大巴的长度通常是10.5米,我们算它可以运送50个人。

一辆普通5人座小轿车的车身长度在4米左右,坐满是5人。

那么要运送和旅游大巴同样多的游客就需要10辆小车,首尾相接不留空挡就要40米,整整是旅游大巴的4倍长。

车行驶过程中不可能首尾相接不留空挡,如果按照龟速20公里每小时来算,安全车距是10米。打个骨折算它5米吧!

如果我小学数学过关的话,那么10辆小轿车占用道路的总长就是40+9*5=85米。

而道路都是线性的,也就是说一根车道的宽度可以开一辆小轿车也能开一辆大巴,不存在两辆小轿车共用一根车道的情况吧?

那么好了,本来10米长道路的输送能力是50人,现在同样的人要用85米长的道路才能运送完毕。

一旦自驾游车辆增加,那道路被占用的长度就成倍数式增长,单位道路的运送能力就会急剧下降,不堵车才怪呢!

这还没把某些自驾车司机蹩脚的技术、犹豫的判断、脆弱的心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结果考虑在内。

如果说旅行团只是堵在了景点,那么自驾车一般从路上就开始堵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感官上我会觉得自驾游是以群体形象出现的原因,因为他们占用道路的身形太过庞大。

如果正巧赶上了旺季,那么自驾车给人的印象更是犹如黄蜂出巢。

对于一个人多车多的国度,放任自驾车出行真的好吗?

自驾游的最大好处当然是自由,可是当道路被赌城狗时,景区内停不了车时,让你距离景点3公里就下车徒步进景区的时候,还有什么自由可言!

这揭示了一个道理:自由是有边界的。

当你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损害了别人的自由,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家一起没有自由。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坪阡古镇

神农架的大九湖原来是允许自驾车进景区的,后来不允许了,一律改成景交车进入。

很多游客就在网上抱怨:为什么不让自驾车进景区?景交车又贵又耽误时间,景区无非就是想多赚钱罢了!

原来我对景交车也有类似想法,但在见识过自驾车的大阵仗之后,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景区要配景交车,也叫做环保车。

这可能是解决近景区(离景区较近)交通拥堵唯一可行的手段。

有人也许会骂:什么环保车?说得好听,烧的一样是汽油,哪里环保了?

烧的油可能不够环保,但是在以最少的车辆运送最多的游客这点上是环保的,也就是说这种做法最大限度地节约了道路资源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从这个角度讲,“环保车”叫这个名字还挺名副其实的。

坐在上大九湖看晨雾的环保车上,看到大巴在一个狭窄的弯道处和迎面开来的小车艰难而缓慢的交汇,我不得不感慨,如果放任自驾车上行,那么看到车祸的几率或许会远远高于看到晨雾美景的机会。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坪阡古镇夜景

尽量少地占用公共资源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朴素的意识。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公共交通的强烈拥护者而非自驾或者包车出游的支持者。

类似于神农顶这样景点众多又分散的景区,交通上完全可以参考庐山模式。

庐山的景交车买票之后多日有效。景交车采用类似公交车的运行方式,游客可以在任意想游玩的景点下车,游玩之后再上车前往下一站。

哪怕暑假或黄金周这样的旺季,整个景区内人多但车少,不容易发生拥堵问题,因此能够保障景点与景点间游客顺利转换。

虽然游客会因此多支付一笔景交车费用,但是考虑到游客通常在景区内不会只住一天,而是起码2-3天,而车票几天内都通用,那买一张车票的付出还是要远远小于包辆车或者自驾的费用。

像神农顶这种满是盘山公路的景区,更应该走公交车模式而不是放任那些二把刀的自驾车司机上路。

自驾车可以自由到什么程度?跟大家描绘一下。

他们在山路上基本想停就停,只要看得到风景,哪怕停车的地方是处弯道。

他们在停车位偏少的观景台就直接把车停在其他车辆的外侧,只要他的车不走,里面的车也休想走。

他们是真的勇士!敢于让孩子在行进中的车辆上,将脑袋从天窗里伸出来。车在山路上走多远,脑袋就在车顶上晃多久。

这种种自驾游盛景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我已经自动脑补出黄金周的神农架将会是副怎样的场景了。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大九湖晨雾

我的观点是在公民意识还没被普遍培养起来之前,放任自驾游出行就是场灾难。

这就跟在没有领会到自由是在框架内的自由之前,“爱和自由”只会被滥用,照着这个原则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熊孩子是一样的道理。

怎么解决?

我觉得只要公共交通足够便利,自驾出行就会相应减少。

目前外围的高铁动车网络基本已经搭建完毕,像恩施这样以前很难进入的地方现在都有动车直达,非常方便。

接下去就是从城市到景区的交通。这部分交通可以通过旅游大巴流水发车来解决。

当前的问题是,大巴有但是班次少,不够方便。另外,具体的班车发车信息并没有借助网络有效地触达到游客,有些游客甚至误以为景区没有公共交通抵达。

最后一部分就是近景区(离景区较近)交通。这部分庐山模式是很好的参照,既解决了景区内拥堵问题,又为游客节省了交通成本。

如果以上3个环节环环相扣,都能做到位,大家为啥还要吃力不讨好地自驾呢?

开车也是个体力活,花上2小时开到景区,司机还有没有精力玩也是个问题。

03 城市之殇

在国内旅行,最不值得去的地方是哪里?

我的答案是城市。

国内城市的面目是如此模糊以至于我根本分不清楚自己究竟身在何处。

这次旅行经过的地方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

坪阡古镇整齐划一地就像个乖孩子。

路过的宜昌高楼林立,车行某处抬头看,赫然一条横幅:欢迎来到宜昌自贸区!

夜幕下的利川霓虹闪烁,道路宽敞。如果你告诉我这里是武汉或者南京,我也信。

恩施街头矗立着众多名开发商的楼盘,从碧桂园到融创,凡你叫得出名的,随便挑。这是一座完全被改造过的城市,凡是名字里有个“古”字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新造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倒是木鱼镇。虽然它乱糟糟、闹哄哄,但是和其它几处面目模糊的地方比起来,还算有点自己的特色。

它的特色就是乱,乱中有序,乱中自带生机。

在女儿城的茶叶铺里,我们和店主小林聊了很久。

小林是当地土家人,对恩施的情况非常了解。

我跟她讲,恩施很出乎我的意料,整座城市看上去就像新造的一样。

小林说,自从通了高铁,恩施的建设速度非常快,但这种快是以破坏原有设施为前提的。

好比说,如果想建一条新路,但是有座山在跟前,那么最快的方法就是炸山。

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因势利导地把设施建得巧妙,而是怎么快怎么来。

恩施市内以前有家医院,建筑是吊脚楼风格的。门诊楼在山下,住院部在山上。山下的门诊部到山上的住院部通过一条连廊相连,很是巧妙,但是现在这样的用心再也见不到。

后面几天,当我们漫步在恩施市区时,发现小林说的这种现象处处存在。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恩施市清江走廊

就像照片中你看到的那样。这张美丽的照片最大的败笔就是背后那片光秃秃的山,而这样的山在恩施市内到处可见,通往女儿城的路上就有不下一处。

这就是我了解到的当今城市建设的本来面目。新建比改造容易得多!也快得多!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千篇一律的原因所在。

04 留景还是留人?—景区的困扰

大九湖景区里有个乡,好像就叫大九湖乡,靠近一湖和二湖。

这个乡前两年还是可以住宿的,但是最近已经不允许游客住在里面。

不仅游客不允许住,连乡里的居民也在陆陆续续往外搬。

为什么要往外搬?理由不外乎是生态环境、水源保护。

可以想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九湖将来会是个纯粹的景区,就像现在的九寨沟,里面的居民也基本搬空了。

徒步一湖的时候,我们在栈道上遇见一位老农,他正赶去放牛,既然相遇我们就简单聊了几句。

老农说原来乡里有100多户人家,现在很多都搬到山下的坪阡古镇,大概还剩下30家左右没搬的。

没搬的继续在这片天然草场上放牛、放猪。

游客们看到的跑跑猪、跑跑牛基本都是这里的村民放养的。

他们不愿意离开,但也不知道还能住多久。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大九湖乡

其实,老农在山上的生存状态很脆弱。只要政府一掐电一断水,不搬也得搬。

在国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似乎就是一句空话,最后都会演变成留景还是留人的选择题。

我不是专业人士,我不懂是不是把村民们都搬走就对大九湖的长远发展有利,而留下村民大九湖就发展不了了?

但我隐隐觉得这和城市建设的思路是一样的。

山挡了道,那就炸掉;人难管理,那就搬掉。

没有人去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看上去好就可以了。

山下的坪阡古镇有一处正在开发的楼盘,主打标语是该楼盘有水系环绕。

他们把一群人从临近天然水源的大九湖乡搬走,然后又在山下打造一处人工水系迎接另一群人。

我无法理解此中逻辑,倒是觉得听上去像是一个笑话。

05 各种旅行形态,哪种是你的菜?

文章的最后再次回到旅行本身。

要说现在的旅行和10年前的旅行究竟哪里不一样,我认为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旅行形态的多样化。

现在的旅行形式比过去丰富许多。

10年前,基本也就跟团游和自助游两种形式,而现在又增加了休闲游、度假游等种种类型。

甚至还有一种酒店游,就是以酒店为主打,在亲子出行中甚为普及。

在如此众多的旅行形态中,我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与时俱进,竟然还是抱着老玩法乐此不疲。

讲真,我很难说服自己动身,只是为了将身体移动到某处景点,然后就此停留。

也很难下定决心花个高价让自己从家里的床躺到酒店的床,然后就此躺倒,什么都不干。

我发现自己依然热衷于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旅行,根据合适的节奏切换目的地。

依然热衷于行走,热衷于用双脚丈量土地,似乎没被我丈量过的地方就像没来过一样。

2018年夏神农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变与不变

大九湖乡

我的旅行箴言还是停留在10年前进藏路上经常和同伴们说起的那句:

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句话道出了旅行的真谛。

美景皆在险且远并人烟稀少处。

如果你想抵达这样的目的地,那么就要准备好付出身体的代价。

看来在众多的变化中,对我而言,依然有些核心理念是不曾改变的。

神农架恩施系列游记发表后,马蜂窝上有位蜂蜂给我留言,她说:

认真记录一次旅行,本身就是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呢!

我觉得也是,记录的过程就像又去当地旅行了一次。

只是这件美好的事情马上就要结束了。

在这组系列游记的最后,我祝愿所有热爱旅行的人都能坦然拥抱旅途的变化,但依然坚持心中的理念,一直一直行走在路上!

全文终


若想获取更好的阅读体验,欢迎订阅个人公众号“妈妈是怎样炼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