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要做汽車,八寶粥難道要失寵了?

近幾年,隨著燃油車開啟低谷模式,湧現了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毋庸置疑,在下一個汽車風口來臨之前,這些提前佈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在迎合國產整體戰略佈局的同時也像提前進入紅利佔位窗口,但對於用戶來說,真的會買賬嗎?

娃哈哈要做汽車,八寶粥難道要失寵了?

近日,娃哈哈成立了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傳感技術、先進裝備製造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技術等,這意味著,娃哈哈或將進入造車行列。

根據資料顯示,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建立日期為2018年8月27日,註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宗慶後擔任法人代表。

經營範圍方面,除了新能源汽車業務外,該公司業務範圍還覆蓋生物工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企業管理諮詢等等。

其實,在娃哈哈之前中國已經誕生了很多新創汽車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誕生了,他們有的是從互聯網企業出來的、有的是和傳統汽車企業合作、有的是做汽車相關領域然後開始入局新能源汽車的,當然,傳統汽車也在做著適度轉型,如現階段出現的混動汽車,只不過在新能源硬件配置不健全的時候,這些傳統汽車一下子不能全部投身到新能源汽車陣營,以免因為行業的不成熟讓自己的品牌有個閃失。

娃哈哈要做汽車,八寶粥難道要失寵了?

去年汽車論壇上要求國內車商需分擔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任務,長安汽車則表示會在2025年停止銷售燃油車,並且在2025年前努力研發新能源汽車,滿足市場的需求。比亞迪表示將在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比亞迪得主要業務就是新能源汽車,所以這個計劃對他來說有利無弊。很多車商紛紛表示會做出相應的計劃,跟上腳步。

其實,國外對於禁售燃油車很多國家早已經有了規定,如挪威將在2025年正式啟動這個計劃。德國和印度將在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法國和英國的時間定為2040年。美國到時給自己留了後路,美國加州發言閹人表示會在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荷蘭則明確表示會在2025年開始實施計劃。

而中國之所以遲遲沒有發佈禁售燃油車規定,是因為中國國土遼闊,車輛數據較大,可能會採取分階段禁止上路和銷售的方法,同時根據上面國家的時間表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計劃,很顯然,禁售燃油車已成必然,只不過這一紙規定何時出現的問題。

在這種已經很明瞭的態勢下,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過度中勢必會釋放產量增長紅利,自2014年以來,我國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頒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各類政策、補貼推動產量繼續爆發式增長,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1萬量,相較於2014年的33萬輛增加54%。2016年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53%。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7萬輛和40.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3.9%和65.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9萬輛和9.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7%和17.1%。純電動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產銷主力軍,銷量佔比超過80%。

相信隨著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的配套設施健全,加上國家政策的補助,未來必定會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而現階段眾多佈局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其實正是看到這股上升勢力,才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拋頭顱灑熱血,73歲的宗慶後顯然也耐不住寂寞想來分一杯羹。但更多的可能是娃哈哈本身業務的下滑,宗慶後想尋求激變的一種冒險嘗試。對於一個商人來講,這本無可厚非,但造車行業門檻極高,門外漢入行少不了要走一些彎路,甚至很可能賠得傾家蕩產。

據瞭解,娃哈哈成立於1987年,在其創始人兼董事長宗慶後的帶領下,曾連續多年登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據世界浙商網的數據,娃哈哈更是於2013年創下了782.8億元的最高營收記錄。而對於宗慶後來說,他的目標是娃哈哈在2014年達到千億元。

然而,市場並沒有宗慶後想象的樂觀。自2014年起,娃哈哈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梳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數據發現,2014—2016年,娃哈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0.4億元、494.7億元、455.9億元,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的名次也由31位跌至104位。至此,娃哈哈的營業收入已較2013年下滑了42%。

娃哈哈業績下滑的背後,是原有明星產品的銷量大幅縮減。歐睿諮詢數據顯示,在2014—2016三年間,娃哈哈營養快線的銷售額分別為153.6億元、115.4億元、84.2億元,幾乎縮減一半。

娃哈哈要做汽車,八寶粥難道要失寵了?

在業內人士看來,娃哈哈業績持續下滑,最關鍵的因素是宗慶後的思路跟不上行業發展的趨勢,娃哈哈在產品老化的過程中沒能及時抓住零售、新通路等核心點,這是其業績下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當然,半路出家造車的企業,娃哈哈不是第一個,相信也不是最後一個。早期的製造空調的奧克斯,製造手機的波導,還有名酒五糧液,近年的格力空調等,這種造車盛況讓我不由的想到當年千元機品牌紛繁複雜的局面,什麼辣椒、大可樂、大米等手機讓用戶應接不暇,但最終存活下來的除了小米和其他幾家傳統手機企業比較滋潤以外,其他的倒閉的倒閉,奄奄一息的奄奄一息,手機都如此何況承載人們生命安全的汽車呢?

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很多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嫁接上黑科技的標籤,賣個十幾萬、幾十萬,在提高品牌調性的同時也為最大限度的贏取資本親來挪開位置,但對於用戶來說,不應盲目的被一些沒有經過出行歷練的汽車品牌矇住了眼睛,也許一次資本的作秀可能成為你人生最後的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