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只要是看过《西游记》电视剧、动画片、小人书,都不免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西游记》的作者,要把孙悟空的兵器写成是“如意金箍棒”?为什么不能是什么什么刀、什么什么枪、什么什么锤、什么什么斧呢?而偏偏要是一条“棒”?

要说孙悟空的兵器为什么偏偏是一条“棒”呢!答案就是,人家就是这么规定的,作者不能瞎写,只能是“棒”。那问题又来了,谁规定的?

规定《西游记》中孙悟空使“棒”的,既不是作者,也不是读者,而是《西游记》的前身。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央视版《西游记》孙悟空

在我们现在看的明代小说《西游记》是在明朝中后期最终完成的。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多部《西游记》的前身,现存的有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者不详。

金院本剧目中有《唐三藏》,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惜均已失传。

到了元代,西游取经故事有了很大发展。

西游取经故事很早就在舞台搬演。

元杂剧剧目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存有部分残曲。

现今所能见到的完整剧目的,只有元末明初人杨讷(字景贤)的《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多部已经失传的《西游记》,如《永乐大典》中的《梦斩泾河龙》,有一千二百馀字,标题即为《西游记》,与今天我们看的《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两者故事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甚至连卜者袁守诚算定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点”,两书记述也都一样。

可以想见,至迟在元末明初曾有过一部类似平话的《西游记》。

内容的相同,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表明作者创作时,曾经参考过《永乐大典》所引到的那部《西游记》话本。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永乐大典》

此外,古代朝鲜的汉、朝语对照读本《朴通事谤解》中提到的《西游记》中保存的一段《车迟国斗胜》,约1600字。也载有取经故事的梗概。

里面明确的提到《西游记》这个书名,其中注云:“详见《西游记》。”

文中复述了“车迟国斗圣”的梗概,和《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十分相似。

从书中有关的8条注里,还可以窥见元末明初取经故事的轮廓。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朴通事谤解》

《朴通事谚解》里有8条有关的注。

其中叙述唐僧经过灾难一节,一条注说:

“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子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此所谓刀蹶也。详见《西游记》。”

根据《朴通事谚解》的注,在今天《西游记》之前,应有一部很完整详细的《西游记》。

当然《永乐大典》及《朴通事谚解》所引出自的《西游记》,未必是同一本《西游记》,但从它们时代的相近与规模的相当来看,却完全可以肯定在小说《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具备。

除此还有一些我们知道存在过,但已经完全遗失了的《西游记》,如:唐光禄购本、大略堂古本、盛于斯读本、鲁府本、登州府本、周邸本等十余种。

换句话说,今天我们看的《西游记》作者,并不能完全的自主创作,因为当时像唐僧取经、孙悟空大闹天空、取经师徒、猪八戒、沙和尚等故事经历,都已经在当时人的心理上形成了定式,即便是作者想让孙悟空使“八楞紫金锤”也是不可能,如果他改变了孙悟空的武器,会被大众说是“胡编、瞎说”。

所以说,孙悟空使棒是不能改变的,不过“如意金箍棒”、“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和“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等,却真是小说作者的原创。

那孙悟空是一开始就是使“棒”的吗?不是。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的开元寺在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有两座建于南宋时的石塔,西塔高44米,全部石砌,在第四层东北壁上有一个“神猴”的形象:猴头人身、尖嘴鼓腮、圆眼、凹鼻、目光有神;头戴金箍,脑后有一发髻翘起,耳轮穿环,上身穿皮毛直缀,项悬大链珠垂到腹下,腿上扎绑带,脚穿罗汉鞋;腰左挂一个葫芦和一卷《孔雀王咒经》,衣袖卷至上臂,肌肉隆起富有力感;左手握一柄“单手刀”,刀尖指向右上角,右手屈胸前拇指和食指捻着一颗念珠,左肩上角有一尊小佛像。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图源网络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图源网络

可见孙悟空最早的兵器单手用的是“单刀”。

到了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这时还不叫“孙行者”,更不叫“孙悟空”,在这部书里“猴行者”降妖除魔的兵器是“金镮锡杖—条”,而且这条“金镮锡杖”还是“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送给唐僧的,只是除妖动手时,才由“猴行者”使用,而且不是当兵器用作对打,而是化作一条龙。

等到了元代,今天广东省博物馆藏的一个瓷枕上,有《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形象,这里“猴行者”已经用一条长棍了。从这个瓷枕上可以看出,四人的形象跟我今天的印象中的形象,已经非常接近了。除了孙悟空用棍,我们能看到猪八戒也是用的“钉耙”。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瓷枕

此外,《朴通事谤解》中保存的《车迟国斗胜》中,也提到了孙悟空用了“铁棒”打虎精变的伯眼大仙。

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所用的兵器样式,在元代就已经广泛的流传,并被大众所接受了,所以不是作者想改就能改的。最多只能是在名称上,做一些改动,还不能改得太多。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孙悟空的兵器在演化过程中,会从最早唐代的单刀,最后变成了用棍呢?孙悟空如果像开元寺雕像那样,一直就用刀有什么不行吗?难道棍就一定比刀厉害吗?

其实故事情节的角度,孙悟空用刀保护唐僧,斩妖除魔,也没什么不可以,用什么武器都行,魔法棒、开高达都没什么不可以。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但为什么到了元代,无论是壁画、磁枕,还是杂剧、评话,孙悟空的武器就不约而同的,变成了“棍棒”呢?

同时,在《西游记》诞生的年代,还诞生了有一部军事著作叫《筹海图编》,这部书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他是第一个将“钓鱼岛”、“赤尾屿”明确的画在中国版图里的。

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自古名将未见有用棍者,用棍惟宋江诸人。”可见棍的威力并不大,没有名将上阵杀敌用棍的,那为什么作者还要让孙悟空用谁都不用的棍呢?

孙悟空的兵器从刀到棍的演化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央视版《西游记》孙悟空

《筹海图编》中,后半句中的“宋江”是谁?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提起“宋江”这个名字,我们又会想起什么呢?一定是《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杭州人。

与施耐庵同为在元末明初,杭州人。

而杂剧《西游记》的作者杨讷,也是元末明初,杭州人,这仅仅是巧合吗?

在杨讷的杂剧《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兵器也还是刀,只是变成了“戒刀”,外加“耳朵里取出生金棍”,是两样兵器。

“戒刀”是唐僧所赐,原文载:

“我与你一个法名,是孙悟空。与你个铁戒箍、皂直裰、戒刀。铁戒箍戒你凡性,皂直裰遮你兽身,戒刀豁你之恩爱,好生跟师父去,便唤作孙行者。”

所谓的“戒刀”就是普通的单刀,只是因为是僧人使用,提醒僧人少伤性命,所以才叫“戒刀”;而“生金棍”估计是孙悟空自己带来的,除妖时也是两个一起用。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对付红孩儿时,原文:

(行者云)我曾压在花果山,耸身一跳,尚出来了。棒槌大的小的?背他不起,这必是妖怪。教你尝我一戒刀,就砍下涧里去。从这里看,两件武器是单独的,孙悟空此时正背着红孩儿,要将红孩儿“砍下涧里去”,说明孙悟空的戒刀应该是一把腰刀,平时挂在腰间,而“生金棍”平时是藏在耳朵里的。

可在与铁扇公主大战时,铁扇公主的唱词却是:“铁棒来抽身便躲,戒刀着怎地存活?我着戒刀折,铁棒损,力消磨。”

从这句看,孙悟空在与铁扇公主对战时,是同时使用铁棒加戒刀,两个一起用。是一手握单刀,一手耍长棍吗?如果真是一手一个兵器,还一长一短,孙悟空还打的了吗?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央视版《西游记》铁扇公主,孙悟空

我们要知道杨讷的《西游记》是杂剧,换句话说是要由真人表演的,既然有这样“铁棒来抽身便躲,戒刀着怎地存活?我着戒刀折,铁棒损,力消磨”的唱词,那演员一定是真的同时用这两种兵器,怎么用?

答案很简单,组合在一起用。

《西游记》故事大发展的是在宋朝,到元末明初就已经接近成熟了。

宋代,政府为了防范百姓造反,对百姓所能收藏的武器有严格的限制,宋代允许老百姓家里有刀或者宝剑,但不允许家里有马上用的长柄兵器。

就像美国老百姓可以有枪,甚至是长枪,但不能是连发的,只能是半自动,即便是AK47、M16这样的,也必须改成半自动的道理一样。

刀、剑在古代可以用来防身,普通的腰刀、单刀、戒刀,在私人手里,最多算是凶器,如果用来干坏事最多就是杀几个人,顶多是算是刑事案件。

但一旦有了长柄兵器,就可以对抗官军了,起来造反了,长刀就是这样的武器。

如果有了长刀,即便是使用者没有马,仅仅就是在步下,但如果有一定人数结成方阵,就是军事力量了,会对政权造成威胁。

一百个人手握单刀,这叫“黑社会”;但一百个人手端长刀,这就是军队了。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长刀阵

组成长刀阵,防御时可以对付骑兵冲锋,进攻时也有很强的冲击力,一下就变成了正规的军事部队。

可是所有人也知道长刀的威力,所以就想尽办法钻法律的孔子,发展出一种把短刀变长刀的方法,来提高战斗力。

这就是元代杨讷的杂剧《西游记》里孙悟空和铁扇公主对战时所用的“刀加棍”,也这就是《水浒传》里出镜率最高的兵器——朴刀。

《水浒传》中,土豪卢俊义听信了村学究吴用的忽悠,离开家前往东南方躲避血光之灾。

一路行来,卢俊义手中只是提了根棍棒,直到在梁山泊前的客店,这才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顺手兵器—朴刀。

书中详细的为读者描述了朴刀的样子:“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水浒》故事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整理成书则是元末明初的事情了。这和元代杨讷的杂剧《西游记》的成书时间相吻合。

因此,小说中关于朴刀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还原了朴刀的形制。卢俊义手中的朴刀,分为三个步骤组装,先是取出刀,然后把刀安装在杆棒上,最后做的是加固。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逃离孟州城之时,“就女墙边望下,先把朴刀虚按一按,刀尖在上,帮梢向下,托的一跳,把棒一拄,立在壕堑边。”可见朴刀的杆,不但有韧性,足以支撑的住武松的体重,还有适当的长度。估计朴刀的杆至少也要有一米五以上,再加上刀的长度,估计组合后会有两米到两米五。

一米五长的杆棒,根据孙悟空的身形,这个长度它用正合适。

估计杨讷的杂剧《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是取材于这样的“侠客”形象,平时提了棍棒赶路,用时再拿出刀组装起来。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央视版《西游记》孙悟空

《水浒传》四十二回中,李逵回沂州接母亲上梁山,途中遇到李鬼打劫,李逵与之打斗,“挺起朴刀来奔那汉。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从“搠”字看,不仅可以砍,还可以刺。沂岭杀四虎时,杀小虎用的是朴刀,杀大母虎时,“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只是因洞中狭小,“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

三十一回中,武松在飞云浦杀了四人之后,“踌躇起来……便去死尸身边解下腰刀,选好的取把将来挎了,拣条好朴刀提着,再径回孟州城里来。”有了腰刀还要再“拣条好朴刀提着”,可见朴刀的威力。

朴刀不仅可以步战,还可以马战,更加说明朴刀很长,《水浒传》中,就连穆弘、朱仝这样的马军将领都用朴刀,就连许多步军头领在征战时,也都是骑马用朴刀,如杨雄、雷横、刘唐等。说明朴刀的威力、和通用性。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在“智劫生辰纲”中,军健们吵着要买白胜的酒,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注意,这里杨志把刀调过来,把朴刀当棍用。而从杂剧《西游记》里铁扇公主不敌孙悟空,唱道:“铁棒来抽身便躲,戒刀着怎地存活?我着戒刀折,铁棒损,力消磨。”孙悟空对战时也是同时使刀和棍的,估计此时孙悟空应该也是把刀装在“铁棒”上,一头用刀,一头用棍,打斗的时候前后调换,一会儿用刀头劈、砍、刺,一会儿调过来用棒抡、打、扫。想来一定是威力很大。

《水浒传》中几乎人人都会用的朴刀,“智劫生辰纲”中,黄泥岗树林中,刘唐手中就拿着一条朴刀,说自己七人是贩枣子的客人,即便是小心谨慎的杨志也相信了,可见在宋代朴刀是广泛使用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筹海图编》中,“棍”的样子,对比一下我们今天经常看棍。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筹海图编

一头有环,一头没有,而且可以单手用,跟我们今天常看的棍都不一样,估计就是为了方便安装刀头。《筹海图编》是兵书,是指导打仗的,这才是实战用的棍。

等到了明代《西游记》最终定稿的时代,随着明朝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更加森严,甚至实行特务统治,朴刀也不允许民间拥有了。所以,孙悟空的武器从最初的单手刀,发展到“刀加棍”,而到了嘉靖、隆庆年间,作者在《西游记》中许多天兵天将、妖魔鬼怪,使用了几十种不同的兵器,长的短的,但却没有一个人使朴刀的,估计连作者都不知道朴刀是什么样子的了。

加之嘉靖年间,随着东南地区抗倭的实战需要,普通百姓们自发组织乡兵,保卫家园,这时棍是最容易找到的武器了。此时更是出现了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使棍名家,更是有“少林僧兵”参与抗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孙悟空的武器自然就变成了能长能短,任意变化的“如意金箍棒”了。

西游记中悟空为什么不是用刀枪锤斧之类的兵器,而是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