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究竟有什么作用?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针灸究竟有什么作用?

针灸有什么作用?

温经散寒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

拔毒泄热

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灸疗可温阳补虚,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的功效。

针灸究竟有什么作用?

针灸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婴幼儿一般不建议进行针灸,尤其是囟门穴、风府穴、哑门穴等,不当针灸很容易发生危险。

有出血性疾病、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灸。

溃疡、疤痕、肿瘤和皮肤感染部位不能针灸。

疲惫无力、精神紧张、空腹未进食者,不能针灸。

女性在月经期间和怀孕时身体处于特殊状态,应避免针灸。

眼部、胸背部、肾部、项部,肠胃病患者的腹部等部位,针灸时要仔细掌握深度和角度。

温馨提示:

虽然针灸的好处比较多,但是它并不能起到百治百灵的效果,而且针灸不当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大,因此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进行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